長期被性侵的小女孩,為何主動「勾引」繼父?諮商師道出,受害者不反抗的背後原因

社會想終止性侵文化,就必須從好好教育孩子尊重人開始。(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如果妳/你曾經經歷性侵,閱讀這篇文章時可能會觸發一些情緒與感受。請適時的休息或是做深呼吸。

凌晨四點鐘,我開著車子來到醫院急診室前的停車場,進去後,告訴急診室櫃台我是這裡家暴/性侵中心的諮商師志工,櫃台人員手指著入口告訴我,從那裡走進去,右邊第三間病房,警察現在正在裡面。

我走到病房前,護士走出來告訴我警察在做筆錄,請我稍後再進去,於是我站在走廊上,隔著玻璃門望著病房內拉起來的簾子,裡面有一位正在讀大學的女孩,剛剛被性侵。大概四十分鐘前,我在睡夢中接到了警局打來的電話,通知我有性侵受害者在醫院;我是這個地區家暴/性侵中心的志工之一,今晚剛好輪到我值班,所以必須趕到醫院。

這是當地警方、醫院、社區性侵資源中心合作的處理機制─當受害者抵達醫院急診室後,警察會來到醫院做筆錄、醫護人員負責身體檢驗、提供受害者避孕或是防治性傳染病的藥物,而身為諮商志工,我負責給予受害人情緒上的協助以及提供後續心理諮商資源。

當我見到這位女孩時,她躺在病床上,穿著一件無袖上衣和一件牛仔褲,這是她今晚參加派對的服裝,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禮拜五晚上。但是,幾個小時前,她被同樣參加派對的男性友人拉到房間裡強暴,事後,她在男朋友的鼓勵與支持下報警來到醫院驗傷。

從凌晨四點到中午,我陪著她、聽她說話、告訴她這不是她的錯、提供她社區和學校的各種資源。中午離開醫院後,我回到本來的工作上,但是對於這位女孩,我知道,她的生活已經不再一樣了。

幾年後的現在,雖然我已經不再當志工,但每次收到學校性侵案例通報的簡訊,我都會想起那位女孩,在一位女孩受害之後,性侵害還是繼續不斷發生。

(圖/elmimmo@flickr)
性侵其實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普遍。(示意圖非本人/elmimmo@flickr)

性暴力,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普遍

「性侵」或說「強暴」,這些詞彙你應該一點都不陌生。

2015年初,美國史丹佛大學一位游泳健將被目擊在校園垃圾桶旁性侵一位沒有意識的女生,同一年,台灣輔仁大學一位女學生在派對結束後,被一位聲稱要送她回宿舍的男學生性侵。而2017年4月底,《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作者林奕含自殺,她的父母也透露了林奕含高中時被誘姦的消息。

不只這些被刊登在新聞媒體上的案例,性侵其實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普遍。在美國,數據顯示每五位女性就有一位在一生中可能會被性侵、每七十四位男性就有一位可能被性侵。並且,曾經被性侵過的女性,有百分之四十二是在十八歲前受害。

二○一六年上映的紀錄片《Audrie & Daisy》(中譯:【被害公審】)就拍攝了美國兩位青少女,奧德麗和黛西,被性侵的故事。

住在美國加州的十五歲青少女奧德麗 (Audrie Pott),在某一次同學家的派對上酒醉昏迷,醒來後發現自己全身赤裸,並且身體各處被用麥克筆塗鴉寫字,之後奧德麗更發現她全裸的照片在同學間流傳著。八天之後,奧德麗在家裡上吊自殺身亡。 (相關報導: 出獄後世人就淡忘那些惡行了嗎?這位史丹福大學性侵犯被寫進刑法教科書 更多文章

而在遙遠的另一端,住在美國密蘇里州的十四歲少女黛西(Daisy Coleman),在某一個冬天冷冽的早晨,被媽媽發現昏迷臥倒在家門前,當媽媽準備幫黛西沖澡時發現女兒私密處紅腫,立刻報警,醫生檢驗後也看到陰部有傷口。而黛西對於前一晚的記憶只殘存:她和一位好友一起到馬修家,一位高中美式足球隊的明星球員,喝了幾杯酒後,她對於晚上發生了什麼事情一點記憶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