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封鎖期間,哪些東西在你看來是不可或缺的呢?消毒洗手液、口罩、用於Zoom視頻的所有技術設備、或許是你最喜愛的一本書,還是一件新樂器?
設計師和民族誌學者葆拉.祖科蒂(Paula Zuccotti)向全球數千人提出這一問題,然後用他們的答案創建一個照片庫,看看世界各地的人在封城期間所使用和依賴的都有哪些「必需品」。
葆拉把這個試驗形容為「全球大流行的未來考古」。她的圖輯包括來自於50多個國家的人選擇最多的幾件物品。

葆拉說,「封鎖最初幾周,我意識到由於日常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我最常使用的物品也在變,比如,不再需要通勤卡、相機或是工裝。」
她說,室內植物和家庭運動輔助設備變得更重要。黑膠唱片和CD也臨時取代了網絡音樂軟件Spotify。
葆拉自問,哪些物品在封城期間最重要?她收集了自己的「15件必需品」,然後再去請世界各地的別人也這樣做。


葆拉過去曾做過一個類似的藝術項目,記錄在24小時內一個人碰過的所有物品,以便創建一個全球不同地區人們生活的一份物品目錄。
葆拉對BBC說,物品具有描述我們生活故事的力量。而封鎖意味著我們都要重組生活,它改變了我們所需物品的功能和它與我們的情感聯繫。
葆拉解釋說,「必需品」一詞為該項目定下了框架,這包括那些界定我們封城生活必需的有用和有情感因素的東西。
照片反映了這一點 - 可以看到非常實用的物品,也包括反應我們的恐懼和渴望的東西。


共同之處
乍一看,這一系列揭示了一些超越文化、經濟和地區差異的共同聯繫。
「這並不是說我們在疫情中的經歷都類似,正如精神健康基金會所說的那樣,雖然身處同一場風暴,但我們並不在一條船上。」


葆拉認為,新冠封鎖讓我們許多人都體驗了相似的經歷。無論是兒童還是老人;城裏人還是郊區人;居住在小公寓中還是住在大房子裏的人,人們都在滿足工作、學習、放鬆、聯絡和自我保護的新需求;個人護理必不可少;信息、轉移注意力、宗教信仰或是精神寄托也是如此。
所有這一切都反映到人們在家這個私人空間所拍攝的物品中。
葆拉說,人們為照片所配的字幕更是呼應了這種全球經歷。其中,有兩個動詞佔據突出位置:「調整」和「應對」。


項目參與者們還為自己選擇的15件必需品配上各種解說,例如,「能讓我保持理智」、「提醒自己是誰」、「感覺還活著」、「照顧自己」以及「不感覺孤獨」。
不僅如此,人們還敞開心扉記錄一些非常隱私的個人物品的使用,從安眠藥、大麻、抗抑鬱藥到性玩具和心理健康書籍。葆拉說,就好像沒有旁觀者在那裏評判一樣。
葆拉寫道,每一組照片都是由作者自己策劃的,因此,它展現了每個作者的故事。要說策展,這也算吧。然而,這些故事都是真實的,他們展示了新冠大流行給我們帶來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