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普京企圖重繪世界地圖,只是結果非他所願

俄羅斯總統普京。(美聯社)

普京對烏克蘭發動侵略戰爭改變了世界。 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新的、更加危險的時代——以柏林牆倒塌開始的後冷戰時代已經結束。

親身經歷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時刻並實時了解其本質是一件難得的事情。

1989年11月,我站在當時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白雪覆蓋的瓦茨拉夫廣場上,目睹了一個新世界的誕生。

東歐人民面對共產黨專制統治而奮起反抗。柏林牆被推倒了。分裂的歐洲再次變得完整。

在布拉格,持不同政見劇作家哈維爾(Vaclav Havel )在二樓的陽台上,向廣場上聚集的40萬民眾發表講話。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時刻,場面令人感到目眩。那天晚上,共產主義政權垮台,幾周之內,哈維爾就成為了一個新的民主國家總統。

即使在當時,我也感覺到我正在目睹世界的轉變——這是一個罕見的時刻,因為你知道,世界正在你的眼前發生巨變。

1989年11月24日,持不同政見的劇作家哈維爾(Vaclav Havel )向廣場上聚集的40萬民眾發表講話。
Getty Images 1989年11月24日,異議劇作家哈維爾(Vaclav Havel )向廣場上聚集的40萬民眾發表講話。

自法國大革命以來,歐洲歷史上有多少這樣的時刻?我當時想,大概有5個。1989年是第六個。但是,當普京下令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時,那個在驚心動魄時刻誕生於人民革命中的世界就結束了。

德國總理蕭爾茨(Olaf Scholz )稱這一時刻為一個「歷史轉折點」(zeitenwende),而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Liz Truss )則形容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變化」(paradigm shift)。 她說,高枕無憂的時代已經結束。

歐洲歷史上的決定性時刻

  • 1789: 法國大革命,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國
  • 1815: 維也納會議重新繪製歐洲版圖,恢復了權力平衡,拿破侖戰爭引發劇變後迎來了數十年的和平
  • 1848: 自由和民主革命浪潮席捲歐洲
  • 1919: 凡爾賽和約。新的獨立主權國家取代了舊的多民族帝國
  • 1945: 雅爾達會議——大國同意將歐洲劃分為西方和蘇聯的「勢力範圍」。鐵幕降臨歐洲大陸
  • 1989: 東歐民主革命推倒了鐵幕。兩年後蘇聯解體。俄羅斯總統普京稱這是「20世紀最大的災難」
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眾攻佔巴士底獄
Getty Images 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眾攻佔巴士底獄

BBC最有經驗的戰地記者之一夏昆汀(Quentin Sommerville)最近走過烏克蘭哈爾基夫的斷壁殘垣,談到俄軍的狂轟濫炸時說:「如果你不熟悉這些戰術,那就說明你沒有關注。」

他知道,因為,在敘利亞的俄軍火箭攻擊下,他花了足夠多的時間去關注。但是,民主世界的各國政府——他們對普京政權的性質給予了多少關注呢?

多年來,積累的證據越來越多。

自從普京派遣軍隊進入喬治亞並聲稱他支持分離地區以來,已經過去了20年。

後來,普京派間諜進入英國城市,用神經毒劑謀殺流亡的俄羅斯人。

2014年,普京下令入侵烏克蘭東部,吞併了克里米亞半島。

3月10日,在克里米亞辛菲羅波爾一個宣傳普京的巨幅廣告牌上寫道:"俄羅斯不是發動戰爭,而是要結束戰爭"
Getty Images 3月10日,在克里米亞辛菲羅波爾一個宣傳普京的巨幅廣告牌上寫道:"俄羅斯不是發動戰爭,而是要結束戰爭"

儘管如此,德國和大部分歐盟成員國明知有風險,但仍堅持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一年後,歐盟國家又批准建造一條新的天然氣管道——北溪2號工程,旨在增加俄羅斯天然氣供應。

英國外相特拉斯所形容的「高枕無憂」也是在指責她自己的國家。自梅傑(John Major )擔任首相以來,倫敦一直是俄羅斯資金的避風港。俄羅斯寡頭們在這裏投入了數十億美元,洗錢,購買了首都最負盛名的私人豪宅,與英國政界人士交往密切,並向他們的競選基金捐款。很少有人疑問這些俄羅斯人突然獲得的額財富是從哪裏來的。

所以,回答是沒有關注。對於歐洲東部邊境醞釀的威脅的性質,西方民主國家並沒有「關注」。

位於德國魯布明市( Lubmin )附近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接收站
Getty Images 位於德國魯布明( Lubmin )附近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接收站

首先,普京認為西方陣營正處於長期衰落,被內部分裂和意識形態引發的敵對立場所削弱。他認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 )當選獲勝和英國脫離歐盟都證明了這一點。波蘭和匈牙利的右翼威權政府的崛起進一步證明自由價值觀和民主制度正在被瓦解。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令人感到羞辱,證明了一個衰落的大國正在退出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