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苦難的中國民眾亟需更好的新冠疫苗!

2022年3月,中國新冠肺炎疫情(AP)

《法蘭克福匯報》認為,中國的「清零」政策已經讓民眾徹底感到厭煩。《明鏡周刊》則援引專家指出,中國需要更好的疫苗來避免一場災難。

《法蘭克福匯報》周六(3月26日)發表文章"封鎖下的中國"(China im Lockdown),指出中國針對新冠採取的抗疫措施代價高,而且越來越不受待見。

文章在開頭寫道:"偶爾能聽到有人說強制接種疫苗是走向獨裁的第一步,這種論點被中國的獨裁者有力地反駁了:在中國對6000萬人實施數月封鎖的兩年後,又有4000萬中國人在過去數周內被要求足不出戶--偏偏專制的中國卻並沒有強制接種疫苗。"

這篇由《法蘭克福匯報》記者Hendrik Ankenbrand從上海發來的報導接著指出,中國有超過5000萬60歲以上的人未接種疫苗。這名作者也注意到中國官方由此發出的警告:"如果我們不快速推動這個5000多萬人群的疫苗接種工作,一旦放鬆管控,出現重症、死亡絕對人數都是我們難以接受的,我國的醫療資源也必然受到嚴重的擠兌,造成重大的社會問題。"

文章繼續寫道:"當世界其他地方開始恢復正常生活時,在中國的經濟中心,民眾卻被再次禁止離開他們的小區,並且需要反復進行新冠測試。摩根士丹利銀行認為,中國的經濟有可能因此在今年前三個月出現停滯現象。"

迄今的成功與失敗的風險

文章作者認為,從統計學角度而言,中國的"清零"政策迄今為止算是一種成功:德國周四報告了逾30萬例新增新冠確診病例,但中國這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家累計報告確診的病例只有約14萬例--而且這是從疫情開始以來的全部記錄;與美國相比,中國的新冠死亡人數也要少很多;另外,中國的經濟在新冠大流行的一年中也有所增長。

然而,文章筆鋒一轉:Omicron變體的傳播速度對病毒稽查員來說太快了,在香港以及上海和深圳等內地城市都可以看到這種情況。

在《法蘭克福匯報》的這名記者看來:"將共產黨與西方不同、已經打敗病毒收錄進教科書的中國,在對抗新病毒變種的鬥爭中卻面臨失敗的危險。這麼多人沒有接種疫苗的事實和該政權的勝利性宣傳不無關系:兩年來,中國幾乎一直保持邊境關閉的狀態,並說服民眾,與世隔離的中國就像穿著帶面具的防護服一樣安全。"

安全只是幻覺?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現在也承認這只是一個幻覺,並下令將清零措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降到最低',文章繼續指出:"而它的代價對中國來說確實可能會很高。政府不僅不再發放出國旅行的護照,民眾對被隔離的恐懼也早已大於對病毒本身的恐懼。"

文章作者認為:"中國人正痛苦地體會著該國政治制度的弊端:個人在不透明的國家權力面前的無能為力。遠離民眾的權力中心越來越受意識形態的控制。研究顯示,德國制造商Biontech公司疫苗的預防重症保護力遠高於中國國產疫苗。但北京沒有批准這款疫苗,因為它不是中國的。" (相關報導: 權威智庫解析》烏克蘭戰爭改變全球經濟:供應鏈在地化、糧食安全、能源轉型、美元體系、地緣政治科技戰 更多文章

即使上海還沒有發生像深圳居民那樣走上街頭抗議封鎖的事件,作者總結道:"中國人對清零政策已徹底厭煩。在其百年歷史中,中國共產黨已多次證明,在壓力下它可以一夜之間改變自己的說法。當然,為了'與病毒共存',必須要為更多的老年人接種疫苗,並且必須建造新的醫院,特別是在農村地區。""而事實上,已有細微跡象表明,北京開始思考如何能夠成功地'與病毒共存'。也是時候了,畢竟,現在在中國接近零點的只剩民眾的情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