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照舊?梅克爾還是聯邦總理,唯一的疑問只是誰是她的執政伙伴。社民黨已經宣布拒絕,自民黨和綠黨是不是靠譜的選項?無論如何,梅克爾都面臨難題。
這次大選的結果確認梅克爾了的領導地位,但同時也是對她的警示。得票率僅為32%左右,比2013年幾乎少了10個百分點。新一屆聯邦議院將由6個政黨組成,比以前多一個,這也讓政黨競爭更為激烈。此外,右翼民粹主義的德國選項黨成為議會第三大黨,這也是梅克爾面對的一大挑戰。
周日晚間的選舉結果還告訴我麼一個事實:梅克爾也會輸得很慘——這次選舉結果是聯盟黨1949年以來的最差成績,但她依然能繼續執政。
「牙買加聯盟」呼之欲出
儘管如此:政治地震並沒有發生。選項黨得票率達到兩位數是預料之中的事情,正如社民黨的繼續潰敗。社民黨選後立即表示不再繼續扮演聯合政府中的「小伙伴」角色,這使得梅克爾幾乎只剩下一個選擇:與自民黨和綠黨組成「牙買加聯合政府」(黑黃綠)。這樣的組合在聯邦層面從未出現過,相關談判勢必曠日持久。
周日選舉的另一個結論是:不冒險嘗試。德國依然是一個政治、社會和經濟方面的平靜之地。讓人心驚肉跳的是艾爾多安的土耳其、特朗普的美國、普京的俄羅斯還有退出歐盟的英國。德國依然淡定,從這個意義上而言,這次大選猶如是一場心理健康測試。
梅克爾迎來第四任期
現在,梅克爾又得到四年時間,如果她能做滿任期的話。這位謹慎克制的新教信徒是出了名的盡忠職守,有始有終。不過,這四年她又該如何度過?
作為德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理,同時又是一位多年執政的總理,梅克爾的名字已經載入史冊。不過要想更進一步,打造自己的歷史遺產,她還缺少更大的作為。阿登納將西德融入西方,勃蘭特憑借「東方政策」 在冷戰時代與對方陣營展開接觸,柯爾完成兩德統一,施羅德徹底改造福利國家制度。梅克爾留下了什麼?
2015年,梅克爾出人意料地決定開放邊界,接納超過100萬難民,引發劇烈動蕩。她按照字面意思貫徹憲法關於「庇護權沒有限制」的規定,反對為難民設定上限。現在她必須接受挑戰:留下的難民要融入社會,不合規定的難民申請者必須送回原籍。這都是長期工程。
「川普的對手」
歐盟也是一個尚待解決的難題。內部氣氛低迷,英國決定「分家」,僅這一樁事情就足夠梅克爾頭疼。另外,南歐國家不願意繼續執行德國所堅持的緊縮政策。梅克爾雖然被視為歐洲一體化理想的捍衛者,但陷入債務危機的國家卻認為受到了德國的壓迫。梅克爾希望,也必須維持歐盟團結。如果無法做到這一點,強調民族國家利益的呼聲會再次高漲。
此外,「大男人主義」在世界政壇的風行也讓梅克爾備受壓力。川普要讓「美國再次偉大」,普京和艾爾多安也不遑多讓。梅克爾早就在國際政壇被視為「川普的對手」。她可以面對挑釁,毫不讓步。喜怒不形於色的她早就不再被人忽視。 (相關報導: 直擊德國大選》這張對抗極右勢力的海報,貼滿了德勒斯登:「不投票,不代表你中立」 | 更多文章 )
政治女強人
2005年,梅克爾便當選總理。此後兩次與社民黨組成大聯合政府,一次與自民黨共同執政。在本黨黨內,梅克爾的男性競爭者先後敗退。誰要是不能認清在梅克爾面前毫無勝算的現實,就會受到「明升暗降」。一度成為總統,又黯然下台的伍爾夫就是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