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施威全專欄:選手該閉嘴別抱怨,只好好比賽?

戴資穎的經濟艙po文,引發國家要給運動選手什麼樣的支持的討論。 (資料照,取自戴資穎粉專)

奧運選手赴日比賽,不高興坐經濟艙。有聲音罵明星選手是被寵壞的小孩,但是別忘了成名之前,運動員有十年寒窗無人問的血淚、寒愴,以前的艱辛換得今日較好的待遇,商務艙的要求不過份。

或說,上場的運動員才是奧運主角,期待他們表現優異,一切安排理當舒適。如此抬捧明星時,也別忘了勝利的光榮,以及隨之而來的龐大商業利益,多歸屬選手個人。明星奪牌,觀眾高興必然,這裡面有國家認同的投射;若說人民分享了什麼奪牌的實質利益,就是覺得爽而已。

奧運前後的功成名就,按著資本市場的商業邏輯走。說選手是明星,說是被寵壞的小孩,都可以。但稱讚他們為國爭光,就是外行看熱鬧,觀眾自己渲染愛國主義,滿足民族情緒。

愛國只是用來當商業資本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曾訪問參加奧運比賽國家代表隊成員,匿名受訪者裡有八成坦承,參加奧運為了個人,勝利屬於個人,國家放一旁。為什麼勝利之後,要披著國旗繞場?是親友、經紀人提醒的,用愛國行動訴諸看熱鬧的觀眾,把自己的勝利上綱為國族榮耀以做為商業資本。奧運本就是菁英運動,不是全民運動;看熱鬧的人民,只有出力吶喊的嘴巴和鼓掌的雙手,有運動到。

別人吃大餐,自己在旁邊聞香,就以為肚子可以飽,人之常情。所以1976年中華民國不能以國家名義參與奧運而缺席後,努力重返國際體壇,1984年洛杉磯奧運,以「中華台北」名義參與。台灣電視上出現中國大陸選手競技畫面時,轉播的華視都拿奧運五環標誌遮住偶而出現的五星旗。政府透過電視台的掩飾,表彰漢賊不兩立。

國家、運動員與民族情緒,三角關係永遠糾葛釐不清。運動員認為在辛苦奮鬥的過程裡面,國家的支持不夠;運動員成名了,教練發牢騷當了明星就不懂敬老尊賢,公部門埋怨他們對明星忍氣吞聲,又分不到一杯羹,何苦來哉。

成功的運動員就是明星,人民把童話裡醜小鴨變天鵝的私人情結投射在他們身上。運動員可以是被皇后荼毒的白雪公主,或被下咒的睡美人,除此之外,悖離「辛苦、勵志、向上」的運動員敘事,例如福原愛的婚姻,不討喜,也不利於運動員打造光輝形象、代理商品。

兩度代表英國參加奧運的擊劍手霍爾斯特(Laurence Halsted)就常違反運動員的常軌,對時事有爭議性發言。(攝影Marie-Lan Nguyen  Wikimedia Commons  CC-BY 3.0)
兩度代表英國參加奧運的擊劍手霍爾斯特(Laurence Halsted)常違反運動員常軌,對時事有爭議性發言。(Marie-Lan Nguyen攝,Wikimedia Commons CC-BY 3.0)

運動員也可以做衝撞體制的代言人

兩度代表英國參加奧運的擊劍手霍爾斯特(Laurence Halsted)就常違反運動員的常軌,對時事有爭議性發言。他說,啟程前往里約奧運前,對於巴西政府虧損20億美元,犧牲窮人生計而打造政府光輝,巴西人民抗議的聲浪,他無法視而不見。批評他的人說,閉嘴,好好比賽吧!這就是我們要看的。霍爾斯特說,運動員要勇於介入敏感問題。

運動並非與政治無關,不管是被寵壞的小孩,還是利益盈門的運動明星,藉著國際舞台,披著民族主義的光環,也可以是衝破既有體制的代言人。

這次奧運,國際奧委會硬是冒著疫情風險舉辦,6成的日本民眾反對,2成5有條件支持,奧運選手的成就奠基在日本人民的犧牲以及日本政府的顢頇。此刻國際奧委與日本政府都有聲音考慮取消東京奧運,奧運選手應該支持表態。

哪次奧運沒有災難?倫敦奧運的公帑花費是原估的兩倍;雅典奧運時,失業率節節高升;北京奧運,中國大陸的異議聲音更被強控制,只為了對外打造中國復興形象。奧運大秀,電視前的觀賞者,即便沒有買門票到現場,其實都付了高額的觀賞費,眾人納稅支撐奧運的基礎建設與秀場,卻忘了計較是誰真正得利。

2020東京奧運遲到了一年,直到開幕前兩天官員們仍不確定能否正常舉行。(美聯社)
種族主義幽魂再度徘徊在2020東京奧運,一款專屬黑人女性的泳帽可解決辮子頭、爆炸頭與捲髮問題,但國際泳總禁止在奧運使用,無法在東京登場。(資料照,美聯社)

選手的牢騷打破體育與政治無關的假象

此次奧運,種族主義幽魂再度徘徊。游泳競賽一向少見黑人身影,特別是黑人女性。美國各年齡層共有32萬游泳選手,其中只有0.8% 是黑人男性,6%是黑人女性。當2016年曼紐耳(Simone Manuel)獲得女子自由式金牌時,黑人女性雀躍,她打破了種族藩籬,在白人專屬禁區裡勝利。

黑人女性游泳選手少與體能無關,而是其捲曲黑髮,不容易擠入制式的泳帽,其髮質比亞洲人或白人,更容易因水而損傷,捲髮入水會一團亂,事後整理起來費時。現在有英國公司開發專屬黑人女性的泳帽Soul Cap,一舉解決辮子頭、爆炸頭與捲髮的問題,但國際泳總禁止在奧運使用,這款可以讓黑人女性自小就親近泳池的發明無法在東京登場。

種族政治與運動糾結於奧運,再添一例。運動員不該只是好好比賽,抱怨座艙安排、檢討體育官員、抨擊單項協會、挑戰奧運會,牢騷愈多愈好,衝撞一下體育與政治無關的假象。 (相關報導: 風評:奧運代表團是怎麼染上「機瘟」 更多文章

*作者為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