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社團、學業、愛情,大學四年你該學會這3件事!

給你我的一封信,對這四年來說並不算長。侯智薰曾在大學新生訓練跟學弟妹分享經驗,兩個下午收到了許多大學新鮮人對於自己未來的想像。(圖/侯智薰提供)

開學季,好多這樣的一封信,想著自己也即將邁入在成功大學的第五年,應該可以有些經驗來分享,也來跟個開學潮,並用標題把大家騙進來(X)

標題雖是給「大學新生」,但我也想不要臉地說自己也算是個「新生」。的確以年份來看,我已經在大學待了四年,但接下來的兩年對我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對正在閱讀這封信的你當然更是。

「經驗是種財富還是種負擔?」

進入文章前,我先把這個問題拋出來給你(我),至於答案最終是何者,麻煩你來告訴我吧(笑)。

用這四年,學三件事

「要看出一個人是怎麼樣的人,看他如何運用時間。」

如果下這樣的標題,你可以能會以為是「課業、社團、愛情」這老掉牙的大學三大元素,但我認為這三件不是要學的事,這三個只是個「手段」。

而我們真正要學的應該是:斷、捨、離

這一開始是從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概念」:透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為技術。讓我換句話簡單來說:

斷:就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少買→ 如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中,將你不需要的資訊篩選掉。

捨:捨棄多余的廢物 —  多扔(關係管理);→ 朋友的分層管理,不是說他們是廢物,而是時間有限,花費的時間有所不同。

離:脫離對物品的迷戀 —  不執迷於物欲。→ 最後,脫離環境的影響,能找到自己的「需求」,並付諸於行動。

這封信,我想跟你說的就是:「這三件在大學期間應該學會的事,應該怎麼做,以及該注意什麼。」

0. 資訊的大量獲取

「咦?怎麼有第零點?」因為在台灣,我們在大學前幾乎都在準備考試,沒什麼時間與機緣能去多了解外面世界發生了什麼事情,看不夠多東西,我們的選擇就只是受限在過去的已知。(而過去的已知通常是來自於課本、父母或師長的經驗,是種財富還是負擔,你自己來判定吧?)

至少對於我,真正開始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這麼多職業的可能、學習的管道、文化以及人文對於人格發展的重要影響等等,是在我高三額外多訂了《時代雜誌》、《讀者文摘》、《BBC》、《常春藤》等英文雜誌來看時才慢慢了解,讀越多書發現自己越無知。

因此,我在一年半前整理了這份:值得追蹤&關注的人與專頁;最近也有人整理了:【 48 個大學生的必追清單 】這些整理包,就像是把你帶到一個滿漢全席上,菜都幫你端上來了,讓你先試吃,先讓你開始知道「你原來喜歡吃什麼」。

「不是常說要給魚竿,而不是給魚嗎?」沒錯,只不過我們在剛步入大學時,真的能確定我們喜歡、真正的需求是「魚」嗎?又或是因為你只看過「魚」

或許,你拿了魚竿很開心,釣魚釣了四年、六年,感覺收穫滿滿,到了最後你才發現你其實喜歡吃素,那麼當初給你的魚竿則是種傷害。

吃到飽不是種幸福,而是種壓力與痛苦

看完上面兩篇一堆的資訊源(甚至還有實體活動源還沒端出來呢),就像你到一間超豐盛的吃到飽餐廳,還沒開動就備感壓力,但我認為這種壓力與痛苦是必經且必須的。 (相關報導: 新學期徬徨嗎?編輯嚴選7本大學指南,從怎麼念書到如何脫魯,通通為你解答! 更多文章

如果你不想到最後忘記了什麼是「餓」的感覺、不曉得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麼,甚至所有你吃下的都是他人以及環境所塞給你的話,這時候就拼命地吃吧。你會從各式各樣的佳餚(資訊)痛苦中,漸漸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而進入下一個階段:「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