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當選將改善美中關係?經濟學人:競爭主軸不變,產業保護、人權議題將成角力場

民主黨的美國前副總統拜登若勝選,中國也不會好過,圖為2011年拜登在中國四川大學演說(資料照,AP)

美國總統大選投票將在11月初登場,民主黨籍候選人拜登的聲勢不斷攀升,英國《經濟學人》旗下智庫「經濟學人資訊社」分析,美國與中國的競爭關係不會改變,除了繼續推動貿易協議談判,拜登也將與他國合作抗衡中國,人權與安全議題會是有力工具,台灣問題可能繼續受到關注。

經濟學人資訊社(EIU)認為,若拜登(Joe Biden)當選,美國內政與外交政策勢必迎來劇烈翻轉,然而近年快速惡化的美中關係可能不會改善太多,美中對抗仍是未來幾年主軸。EIU預期在拜登治理之下,兩大國白熱化的競爭關係會從貿易轉往其他領域,包括智慧財產權保護,以及中國特殊制度導致的市場不均衡。

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採取孤立主義,為了降低美國貿易赤字,不惜退出好幾個多邊貿易組織,以抵抗所有限制美國權力的外來因素。拜登上台猜測將重振美國在國際舞台的參與度,特別是符合戰略的特殊議題,因此美國與中國將在國安與人權問題上繼續正面交鋒。

2020美國總統大選:川普對決拜登(AP)
2020美國總統大選:川普對決拜登(AP)

內政經濟是燙手山芋

對勝選後的拜登而言,美國的現狀可說是燙手山芋,與中國關係盪到谷底之外,國內經濟與民生需求皆因新冠肺炎疫情嚴重下滑,先前頻繁發動的關稅戰也造成商品價格居高不下。川普政府雖在1月與中國談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如今一紙合約恐怕發揮不了作用。

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主要聚焦於農產品與消費性產品,對於高科技供應鏈、金融服務與安全產業等領域卻毫無幫助。例如,美國近日出於資安理由,禁止美國任何實體與抖音國際版「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及微信母公司騰訊進行交易;美國兩黨也一致決議制裁中國共產黨11名官員,以譴責中共當局藉香港《國安法》破壞一國兩制,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也在制裁名單之內。再比如,美國7月底首次出聲,否認中國在南海的「九段線」主權聲索,近日更加強南海軍演,大有不惜一戰之姿。

隨著美中愈發視彼此為寇讎,即使拜登上台,這種基調也很難改變。EIU指出,「拜登的美國」仍會著重於改善貿易不均、加強安全防護與人權議題的大方向,但與川普相反的是,拜登會更積極拓展國際參與度,試著運用集體力量施壓中國政策方向,拜登可能也更願意走出辦公室,親自在其他領域上促進美中雙邊關係,例如環境保護行動,兩大經濟體向來是重要領導人,或許可利用這類合作防止兩國繼續漸行漸遠。

拜登在貿易議題上不同於川普,他在乎美國產業受威脅勝過於帳面上的貿易赤字,一旦新冠疫情的影響慢慢淡去,拜登可能會在2021年啟動第二階段貿易協議談判,他不會執著於兩國進出口額度,而會更希望在兩國沒有共識的部分取得突破,例如改變中國限制外國企業的歧視性政策。另一方面,中國向來把法規面的協議斥為「干預主權」,但依舊希望藉由某種妥協減輕關稅負擔。但經過2020年的齟齬,雙方如何在談判桌上重拾信賴,也將是一大考驗。 (相關報導: 誰想干預2020美國大選?華府反情報主管:俄羅斯破壞力有如龍捲風,中國期望川普落選 更多文章

2020年1月15日,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白宮簽下《第一階段貿易協議》(AP)
2020年1月15日,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白宮簽下《第一階段貿易協議》(AP)

不再貿然揮舞關稅大棒

先前兩年的貿易戰期間,川普將關稅當成「大棒」,卻只打到了人民的荷包。美國民生消費品泰半都是「中國製造」,節節升高的關稅也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因此,拜登政府可能會尋求其他方式保護美國產業,僅在部分敏感產品上維持高關稅。拜登曾表示,他的政府會全盤重新檢視供應鏈策略,試著讓重要產業根留美國,例如這次疫情凸顯重要性的醫藥與個人防護設備(PPE)等,工業金屬、稀土與高科技零件等也有望被納入這類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