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總統大選結果日前出爐,由在野黨「國民力量」候選人尹錫悅勝出。政治大學韓國研究中心主任李明認為,尹錫悅將秉持「親美和中制北」方針,南北韓關係未來將可能走向新一輪對立、僵持、衝突,北韓試射飛彈恐成常態。
韓國再次政黨輪替,是否會牽動東北亞國際政治?尹錫悅政府又將以何種面貌帶領韓國走向國際舞台?台北論壇基金會18日舉辦台北論壇講座,邀請韓國研究專家李明、河凡植就「韓國新政府外交戰略分析」提出觀察。
李明指出,此次韓國總統大選依然是保守派與自由派捉對廝殺,現任的文在寅政府的外交政策被尹錫悅為代表的保守派批評太過軟弱,是「親中、親北韓」的屈從外交路線,致使韓國與美日關係日益疏遠。因此尹錫悅提出加入「美日韓軍事同盟」、「美日印澳的四方安全對話」以及「美英澳加紐五眼聯盟」的「三四五」外交政策,以建立和美國堅強的信賴關係。
李明:尹錫悅上台後將一改過去文在寅「戰略模糊」態度
李明指出,尹錫悅上台後,將一改過去文在寅的「穩北親中和美」政策,秉持「親美和中制北」方針。他甚至曾表示可能翻轉文在寅承諾北京的「薩德飛彈不增加、不加入美國全國飛彈防禦系統、不加入美日兩國建立三國軍事同盟」的「三不」保證,這些政策均不利於北京。李明進一步強調,美日韓關係改善和好,恐將促使中共加大對北韓的支持,防止北韓內爆(implosion),也協同各方壓制平壤,防止北韓冒險。
李明強調,尹錫悅政府未來會不會加入「三四五」,或是上任之後以多久時間加入「三四五」,是檢視其外交政策的主要判準,韓國外交常無法封鎖北韓、軍事無力壓制北韓冒險、國際經濟制裁對北韓效果又極為有限,日後南北韓關係將可能走向新一輪對立、僵持、衝突。北韓試射飛彈恐將成為常態,朝鮮半島周邊從此更加多事。台灣也連帶陷入一個比較不穩定的區域。
河凡植指出,文在寅時期的外交政策採取「戰略模糊」態度。為了不同時得罪美國與中國,因此提出「新北方政策」與「新南方政策」。展現出不積極加入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也不積極加入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此外,文在寅為了維持中韓關係,提出「不追加部署薩徳、不加入美國主導的導彈防禦系統(MD)體系、不加入韓美日軍事同盟」的「三不原則」。
河凡植說,此一主張遭到尹錫悅外交團隊批評是屈服於中國經濟,對中國採取低姿態。所以,尹錫悅上台後將拋棄「戰略模糊」政策,帶領韓國轉向「戰略清晰」,「一面倒」支持美國。未來韓國將積極參與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四邊安全對話以及加入韓美日安全合作。
不過河凡植也指出,尹錫悅雖然提出要調整中韓關係,建立「體現基於相互尊重的韓中關係」。但中國畢竟是韓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基於經濟考量,尹錫悅政府不得不考慮中國的感受。因此,目前雖提出要加入韓美日安全合作,但也僅止於「合作」,而不是「軍事同盟」。 (相關報導: 幕後》接連停電、大火事有蹊蹺?蔡英文下令山上神秘單位出動調查 | 更多文章 )
對於尹錫悅提出的美日韓軍事同盟或安全合作,台北論壇基金會執行長楊永明認為難度甚高,慰安婦及徵用工這兩個事件迄今仍是日韓關係上尚未解決的重大爭議,這些歷史因素導致日本及韓國不論是民意上或體制上都不太可能走向安全合作甚至是軍事同盟,尹錫悅在這些歷史事件的基礎上想要強化日韓關係,恐怕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