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與國際合作發展離岸風電,11日於縣府和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openhage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CIP)簽訂合作備忘錄,由彰化縣長魏明谷、CIP台灣區計畫執行長侯奕愷、丹麥商務辦事處長倪安升、建國科技大學校長陳繁興出席與會,也邀請台灣國際造船公司、台達電、建國科大見證,日後將共同推動離岸風電產業發展。
人才留鄉「學徒計畫」培育本地17-20歲技職學校學生
除了進行離岸風場開發、CIP也將建構綠色儲能系統並發展綠建築設施、落實「學徒計畫」,培育本地17至20歲技職學校學生,展開18個月的技術證照、工程操作及實務訓練等訓練,表現優異者將引用在營運及維修公司工作、協助規劃彰化漁港運維碼頭開發與營運合作, 未來將有300個營運階段的風機技術人員職缺。
魏明谷表示,彰化縣得天獨厚,不僅擁有最好的風場,日照時數也是全台數一數二,希望透過CIP團隊到彰化開發天然資源,讓風變成電,太陽光也變成電,創造全民的財富。此外特別感謝CIP把產業鏈根留台灣,用學徒制的方式培育人才。
離岸風場預計投入上千億建設
CIP台灣區計畫執行長侯奕愷表示,他一年前初次抵臺,在這期間往來台灣與丹麥已超過16次,臺灣是CIP跨出歐洲的第一站。
侯奕愷指出,CIP在彰化每座風場的投資額在600億到700億之間,三座投資額加總至少1,800億,過去一年他與執行團隊數次到彰化考察,彰化是台灣最得天獨厚的縣市,不僅風力強勁,海岸水深地形相對淺海,非常適合離岸風電開發。
縣府為確實完成政策目標,與CIP開展離岸風電發展合作,CIP除了預備進行彰化外海的優良風場開發競爭,同時也將協助彰化縣府規劃並設立「離岸風電運維港口」,未來可與彰化縣的地方綠能服務公司合作,提供離岸風機其他相關後續維修補給的服務。 (相關報導: 彰化外海首宗風電環評過關!最快2022年商轉 年發電31億度 | 更多文章 )
同時CIP預計在與縣府簽訂MOU合作備忘錄之後,隨即組織展開工作小組,協助縣府與其他國內外組織共同舉辦綠能智慧城市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