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近思專文:移居曾經最關心的台灣—李怡來台始末及在台生活點滴

2022年4月,李怡先生在蘭嶼。(作者提供)

作者按:李怡先生回憶錄原擬寫兩百篇,因病辭世僅寫就一九七篇。所欠三篇台灣部分原囑本人代為完成,但尊重家屬僅收錄李先生親筆撰寫之內容的意願,故在此為先生補記其中兩篇。

二O二一年四月九日,李怡先生飛抵台灣。與之前多次來台不同的是,這次是抱著有可能就此在台灣長居的心情來的。這絕非容易的決定。

二O一九反送中運動和二O二O「國安法」頒佈施行後,香港局勢日益嚴峻。對從事政治和媒體評論的人來說,最大的影響是國安法條文廣泛且模糊,基本上任何人只要發表任何意見,引起他人對北京政權的憎恨,就算觸犯了國安法,有可能被送往大陸審判。李先生不止一次在受訪時表達他的憂慮:「我寫文章,讀者會有什麼反應我真的不知道。我不想與香港割斷關係,但國安法實施後卻不能不在擱筆和離開中做選擇,因為房間裡的大象你不能假裝看不到。而違背自己的意願去寫,這個我做不到。」

先生曾說他一生只相信自由。一輩子只追求一樣東西,就是自由。擱筆,他覺得還不是時候,離開香港便成為他唯一能完成最後人生的選擇了。

話雖如此,對這個他生活居住了七十三年、成就他一生事業的地方,他有太多的留戀與無法割捨,以致即使在諸多好友讀者及女兒們的一再勸離下,仍無法下定決心。直到二O二O十一月,他開始探詢去台灣的可能性,以及著手申辦台灣針對各行業特殊人士發的就業金卡。先生當時的想法是先觀察局勢,辦了再說,不一定要用。但一連串的拘捕行動,最後一根稻草是黎智英在年底被捕關押,讓他下了最後的決定。

先生一直保留他最後離開香港時的那張登機證,並拍照存檔於手機內。由此或可想像他最後一次回眸香港的心情,應該是「想放下,卻又放不下的無盡依戀」吧!相信他也不曾預想過自己這一生最後的落腳處,竟是在半個世紀前初創《七十年代》時即不懈關注,對其民主進程寄予厚望的台灣。

李怡先生一直保留他最後離開香港時的那張登機證,並拍照存檔於手機內,由此或可想像他最後一次回眸香港的心情。(作者提供)
李怡先生一直保留他最後離開香港時的那張登機證,並拍照存檔於手機內,由此或可想像他最後一次回眸香港的心情。(作者提供)

先生提過,他早年曾與太太移民加拿大,所以這次離開,去加拿大曾是考慮之一。但北國冬天酷寒,不諳開車出門不便,加上年齡漸大,醫療條件必須列入考量。台灣是目前華人地區最自由民主的地方,這是先生一生追求也是最在意的。加上台灣不僅氣候與生活條件與香港接近,連距離都僅得一個半小時的飛行時間,這種無論是實際或心理上的距離,都讓他覺得「很近,若情況許可隨時可以回去」。這是他最終選擇台灣的原因。

早在先生告知確定抵台日期及對居所的要求後,我便為他在台北市大安區距我不遠處租下一個三房住所,以便於日後照料。該區屬台北高級住宅區之一,環境清幽,生活機能完善,交通也方便,他多次表示滿意。 (相關報導: 李怡專文:在抗爭中感到自由─勇敢的年輕人讓分裂不復存在 更多文章

先生抵台,在隔離的兩個星期間,便開始著手他人生中最後一件、也是他視為最重要的大事------回憶錄的撰寫。此後一年半,他所有的生活節奏都與此緊密相連。二O二一年四月十九日,他在香港《蘋果日報》發表第一篇名為「唯有勇氣才是永恆」的回憶錄題記,此後基本上每逢一、三、五見報。直到確定《港蘋》將於六月二十四日印發最後一份報紙,他針對此事連趕兩篇評論後,才改轉到個人臉書上繼續發表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