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男觀點:「不統不獨不武」的失敗和國民黨現實的弊與利

中國國民黨第20屆第1次全國代表大會,閉會典禮,黨主席吳敦義致詞後和與會代表們合唱明天會更好等曲。(陳明仁攝)

世大運的成功舉辦、前瞻的強行通過,台灣當前最「熱鬧」的兩件事都結束了。後續的2018選舉大戲將要上演。隨著持續被大權在握的民進黨的進一步追殺,整體環境下,國民黨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如今的國民黨遭遇如此狼狽不堪的境況,已經很難簡單的用一句兩句來概括解釋了。縱然國民黨在歷史上做錯了很多事情,但是帶領台灣經歷千辛萬苦,把台灣從一窮二白建設成為中等的發達社會的也是國民黨,這是了不起的功勞。

即使民主化後最糟糕的結果,也應該出現對國民黨功過相抵的評價和局面,而不是這種處處挨打,沒有絲毫據理力爭的章法和著力點的局面。

是當前國民黨的戰鬥力太弱,還是太老實、太笨?或者是民進黨太「狡猾」太會算計?亦或是對岸強大到讓國民黨失去「競爭」的信心? 這幾種解析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或許都不是最正確的答案。

真正讓國民黨衰落至此的核心原因,是李登輝執政以及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後,國民黨徹底失去了自己的戰略高度和戰略方向。同時在野後的國民黨無法完全適應自己地位的改變,不僅僅放棄了戰略的堅持,反而逐步滑向了自我否定和自我定位偏差的境地。

當國民黨在戰略上喪失制高點後,國民黨的發展就從此沒有了方向性。同時戰略上的模糊和放棄,使得國民黨只能和民進黨進行廉價的政治打鬧,而無法進行戰略對比和應對。所以無論國民黨在戰術上運用何種手段,最終都只會陷入捨本逐末、南轅北轍的空耗之中。國民黨讓自己陷入越來越被動和式微的境地之中而無法自拔!

同樣的事情民進黨做就OK,國民黨做就不行。這不是人民挑剔,而是國民黨自身戰略錯誤的根本後果。因為人民不知道國民黨所作所為到底是為了什麼?其目的何在!國民黨難道就是為了反對民進黨嗎?反對之後呢,國民黨能夠帶領人民到哪裡?既然你給不了我出路,我為何還要跟隨你、支持你?

這裡就需要對國民黨的「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進行徹底的檢討了。       

「不統不獨不武」政策最大的戰略錯誤是把現況當做了方向。「不統不獨不武」只是台灣的現狀,終究不是台灣的發展方向。流水不腐,偏偏這種死水微瀾般的政策,貌似安全,實則是溫水煮青蛙。

20170830-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上任後首次主持中常會,左為副主席兼秘書長曾永權,右是副主席郝龍斌。(陳  明仁攝)
20170830-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上任後首次主持中常會,左為副主席兼秘書長曾永權,右是副主席郝龍斌。(陳 明仁攝)

「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儘管保持了兩岸暫時的和平,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這種政策毫無動態和發展的觀念。該政策既規避了大陸強勁發展的現況也看不到台獨的膨脹的現實。這種「維持」出來的和平本身就是一種一廂情願的自我麻醉和想像。大陸的國力日盛,「不統」的政策長遠來看一定會被大陸抵制,民進黨的快速壯大,需要利用「台獨」奪權,所以一定會全力反對「不獨」政策。

同時,北京應對台獨的手段很多,戰爭本來就不是北京追求統一的第一選項,而民進黨通過政治綁架台灣也做到了讓北京短時間不會「武統」台灣。所以「不武」這個選項對國民黨來說也沒有了任何意義。 (相關報導: 「習近平將對台灣更強硬!」美智庫專家看十九大後的兩岸關係 更多文章

在統的方面,目前北京佔據主導權,在獨的方面,目前民進黨說了算。而對岸和民進黨又都不願意打仗,所以「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就完全成為了失效的政策。這樣的政策不但沒有讓國民黨持續壯大,反而讓國民黨故步自封,後果更像是自掘墳墓,國民黨完全喪失了在兩岸問題上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