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事陷入膠著,有意見認為只有中國才能擔起外交調停的重任,解決這場危機。不過,北京雖然可能加大斡旋力度,但不太可能以調停人的身份出現在談判桌上。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入侵發生後,西方及相關國家一直在進行外交斡旋,呼籲停火,實現和平。俄烏迄今也舉行了三輪談判,兩國外長並在土耳其見面。但所有這些努力收效有限,於是中國被寄予了某種期待,希望能出面調停俄烏危機。比如歐盟負責外交與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博雷利前不久表示,歐美均無法充當俄烏的調停人,只有中方能做到,中國必須發揮作用。
外界所以想到要中國做俄烏調停人,乃因中國的角色比較獨特。一般而言,戰爭調停人至少對交戰一方是要利益攸關的,能夠影響對方的決策;同時它本身具有足夠強的力量,讓外界認為它有這個實力去調停。以此觀之,中國似乎符合這場戰爭的調停人要求。
中俄雖不是「盟友」,但按中方的說法,兩國是「上不封頂」的關係,勝似盟友。尤其在俄發動侵略戰爭而遭西方制裁陷入四面楚歌的當下,表面中立的中國對俄挺過制裁及戰後經濟恢復具有重要的甚至決定性作用。北京的停火建議如果在莫斯科認為對其自身安全不構成很大損害的前提下,也許會被它接受。因為在俄看來,賣給中國這個「面子」,以後是要中國回報的。另外,中國和烏克蘭的關係也不壞,是後者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烏戰後的重建或許需要中國的資金和技術。若中國的調停對烏主權也沒重大損害,它應該不會反對北京做調停人。
再從中國看,假如通過調停讓俄烏雙方實現了停火,歐洲出現了一種新和平,將會被國際社會視為一場重大的外交和公關勝利,是中國在全球事務中展現重要影響力和領導力的表現。習近平的雄心或野心是要建立一個中國支配下的全球秩序,至少中國在新秩序裡成為一個主角,而如果北京在俄烏調停成功,會被認為邁向此目標的重要一步,故中國有意願做俄烏的調停人。
北京似乎表現出了這方面的興趣。儘管中國駐歐盟使團在回應歐盟「外長」博雷利希望中國做調停人的說法時沒有明確表態,只是強調中國對解決烏克蘭危機有自己原則和立場和原則,即按照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辦事,尊重和保障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持通過對話,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並鼓勵俄烏直接談判,也鼓勵美國、北約、歐盟與俄羅斯開展平等對話;然而,外長王毅3月7日在兩會期間的記者會上表示,中國願繼續為勸和促談發揮建設性作用,也願意在需要的時候同國際社會一道開展必要的斡旋,這是北京首次表示願在俄烏戰爭中扮演調解角色。此前習近平和法國總統馬克宏及德國總理肖爾茨的三方視頻會談亦提及,中方願同法方、德方和歐方保持溝通和協調,根據當事各方需要,同國際社會一道發揮積極作用。中國還在聯合國會議上提出關於烏克蘭人道局勢的六點倡議。 (相關報導: 張俊華觀點:普京為習近平進攻台灣做兵棋推演 | 更多文章 )

莫斯科會聽北京的話?
不過,多數觀察家懷疑中國願出面調停俄烏危機,在他們看來,中國充其量在國際社會特別是歐洲的壓力下,擔任一個「假裝的調解角色」,僅限於幫忙傳話搭橋這類工作,而不願意直接干預俄羅斯想做的事。原因在於,中國沒有有效的干預工具和干預能力。對莫斯科來講,雖然眼下需要中國的道義支持,也向中國表達了經濟和軍事援助的要求,但北京必然要顧忌西方的感受,不能表現出過分親近莫斯科。後者亦明白這點,所以它不會對北京有太大的期待。相反,考慮到北京需要仰賴與莫斯科的戰略軍事伙伴關係及軍工技術來推進軍事現代化,北京缺乏有效的手段讓莫斯科願意聽從自己的調停。而對基輔言,它現在不能決定自己的意願,受制於西方特別是美國。歐盟也許樂於看到中國的調停,但美國肯定不願意。因為這意味著北京已深度介入這個原本屬於美國的勢力範圍,若北京調停成功,對華盛頓就是挫敗,即使北京調停不成功,也為今後繼續介入歐洲事務打開了一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