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雜誌、文章(尤其是針對女性)不都鼓勵我們要做自己嗎?為什麼說不要在關係中百分百做自己?
百分百的自己和百分之零的對方
首先我們要釐清「 做自己 」是什麼概念。
●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吃自己想吃的東西●做自己想做的工作●住自己想住的地方●買自己想要的東西●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旅行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聽自己想聽的音樂
還有很多很多,總之就是事事以自己為中心,想做什麼就去做。那這樣不是很好、很開心嗎?
當你有了另一半,不可能你們想做的事情、想去的地方、想買的東西都一樣,當其中一人百分百的做自己,另一方就可能只剩下0%的自己了,也許一開始完全做自己的那一人很自在快樂,認為這段關係真美好,能夠讓我完全做自己。然而包容和配合都是有極限的,如果一方總是在配合,久而久之變得沒主見,在關係中其實也失去了聲音,最後要不自己受不了,要不另一方也覺得怎麼跟一個完全沒有自我的人在一起。
男女都一樣,如果一方強勢,另一方就會弱勢,沒有一個公式可以明確告訴我們,誰妥協多少百分比、誰堅持多少的關係最為美好,大部分時候一定有一個人稍微強勢一點、一個人多配合一點,都沒有關係。但我能知道的是,當一個人是一百,而另一個人是零的時候,這段關係就失衡了,而失衡的關係通常無法維持長久,更無法讓雙方都樂在其中。
哪些事情該做自己,哪些不該?
維持自己的本質,對的事情你不該妥協,但行為可以包容和改變。
例如你熱愛動物,週末喜歡去動物收容中心擔任志工,但另一半害怕動物,希望你不要去陪他出去玩,這時候你該妥協嗎?也許不該,可以做某種程度的協調,例如一天去當志工、一天陪他,但你不應該為了他開始不與動物接觸,也不需要逼他一起喜歡動物。
對方的行為或建議會讓你變成更好的人,可以不要堅持做自己。
例如你習慣熬夜晚睡,而你也知道這樣對身體不好,另一半習慣12點前睡覺,希望你一起養成好的睡眠習慣,這時候你該堅持做自己晚睡嗎?也許可以試著配合看看,養成更好的生活習慣。
溝通後取得共識並遵守
有些事情沒有對錯好壞,只是習慣不同,那麼可以藉由理性的溝通取得雙方的共識,達到平衡,而不是一人無條件的配合另一人,一人死都不退讓。 例如伴侶對於飲食方面的用錢習慣不同,一方不在意吃能省則省、一方喜歡嚐鮮吃高級餐廳,那麼選擇吃飯地點時,不論吃路邊攤或高級餐廳,其中一方可能都很痛苦,那該怎麼辦?也許吃高級餐廳時由後者多付一點錢,吃路邊攤時由前者付錢,或是雙方一起叫外帶回家吃;又或是後者可以找朋友吃高級餐廳,和另一半去吃路邊攤…. 等等。
不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犧牲?
看到這裡有些人大概會說: (相關報導: 王子和公主結婚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部電影真實到令人悲傷:沒有人做錯,卻還是愈走愈遠 | 更多文章 )
「這樣也太痛苦了吧?為什麼因為戀愛我要配合對方?」
「如果不能完全做自己,我還不如單身。」
老實說,我不認為想百分百的做自己的人懂得「愛」,因為這樣的人只想要關係中快樂、想幹嘛就幹嘛的那一面,而沒有意識到一段穩定、健康的關係,不只有快樂,還有很多的部分是付出、包容、尊重,妥協後的結果讓對方快樂,自己也會因此感到快樂,這些在乎和放下自我的某一些部分一方面出自於愛,也是為維持關係所做出的努力,我不認為是完全的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