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擁擠的機場可以算作一個跡象,那麼澳大利亞人真是特別渴望重返藍天旅行。如果你經常長途飛行,那幾年後,可能甚至會有航程更長的選擇。
澳洲航空公司(Qantas)宣佈從2025年底開始將開通從澳大利亞東海岸直飛英國倫敦的航班,飛行時間超過19個小時。相比之下,目前的航班需要24小時,但要轉機,分成幾段較短的航程。
那麼,更長時間的飛行過程中身體可能有怎樣的變化?它會和現在的長途飛行有區別嗎?
一、你可能會脫水

脫水是長途飛行常見的一種現象。這就是為什麼在飛機上,喉嚨、鼻子以及皮膚感覺乾燥的原因。飛行時間越長,脫水的風險就越大。
這是因為同地面上相比,機艙中的濕度較低。這主要是因為機艙中流動的空氣絕大多數是從外面進來的,而在高空中空氣中沒有太多水分。
還可能因為沒有飲用足夠的水,或是因為喝了過多的酒而脫水(酒精是利尿劑,會導致液體流失增加)。
因此,在登機前要喝水。飛行期間也要比平時喝更多的水。
二、機艙會嚴重干擾耳朵、鼻竇、腸道和睡眠

隨著機艙內壓力的變化,身體內氣體也會隨之做出相應反應。它隨著飛機爬升、氣壓下降而膨脹,而在飛機下降時則正相反。這就會導致以下一些常見問題,例如:
- 耳痛 - 當鼓膜內外兩側氣壓不同時,鼓膜會受到壓力
- 頭疼 - 可能是由鼻竇內所滯留的空氣膨脹所致
- 腸道問題 - 接受可能會排氣更多的事實
可能還會比平時更犯困。這是由於身體無法從高空機艙中吸收像平時在地面上那麼多的氧氣造成的。身體慢下來是保護自我的一種方式,它會讓你感覺困倦。
但好消息是,大多數問題不一定在更長途的飛行中更明顯,它們主要出現在飛機攀升和下降時。
三、可能會出現血栓

對乘客來說,通常最大的擔心是由於長時間不動而形成血栓。這包括在腿部形成的血栓(深靜脈血栓,DVT),它們可以移動到肺部(形成肺栓塞)。
如果不在飛機上四處走動,那麼,你具有的以下風險因素越多,形成血栓的可能性就越大:
- 年紀較大
- 肥胖
- 血栓病史或家族史
- 某些類型的凝血障礙
- 癌症
- 最近剛剛使用固定術或是手術後
- 妊娠或是最近剛生過孩子
- 使用激素替代療法或服用口服避孕藥
根據2022年一項結合了18個研究數據的評估,飛行時間越長形成血栓的風險就越大。研究人員計算出,從4小時飛行後算起,每飛行2小時血栓風險就會增加26%。
那在飛行時間更長的旅程中血栓風險究竟如何呢?在我們開始研究搭乘那些航班的乘客前我們將無法確認這個風險。
在獲得證據之前,目前的建議仍然適用。保持活動,多喝水和限制酒精攝入。
也有證據顯示,穿壓力襪(也稱彈力襪)也可以幫助防止血栓形成。這種襪子據稱可以促進腿部血液循環,並幫助血液回流心臟。正常情況下,這是由於移動或行走讓肌肉收縮而發生的。
2021年的考科藍(Cochrane review)回顧結合了9項試驗結果,共有2637人參加了飛行時間超過5小時的試驗,他們被隨機選擇穿或是不穿彈力襪。
沒有任何參與者出現有症狀的DVT。但有證據表明,穿彈力襪的人顯著減少了出現無症狀血栓的機率。我們知道任何血栓都有可能擴大、移動,並隨後引發症狀。
因此,如果擔心形成血栓,飛行前最好諮詢醫生。 (相關報導: 美國轉向保護主義恐掀「補貼大戰」 《經濟學人》:全球恐至少承受4個苦果 | 更多文章 )
通常,如果你確實形成了血栓當時也未必知曉,(一般)要等到下飛機後才知道,因為血栓形成和在體內移動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在飛行後要注意以下症狀:腿部疼痛和腫脹(往往只是一條腿),胸部疼痛、咳嗽和氣短。如果需要,請尋求緊急醫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