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好文:復常前夕

基督教、教會、教堂。示意圖。(Sincerely Media@Unsplash)

晚安,

明天是台灣的補班日,你也要早起嗎?(哀怨貌)記得看完一週好文後早點休息,新年也要繼續守護自己喔。


【台灣】行路難

前兩週台灣台中發生致命車禍,一位母親和僅1歲的寶寶遭公車撞死,徒留悲痛的伊拉克籍父親,引起關於交通安全的熱烈討論。道路安全到底有哪些環節出錯,造成台灣成為CNN所稱的「行人地獄」?這篇深入報導中從多面向分析台灣道安問題,加上易懂的圖示輔助,幫助我們檢視可能習以為常、卻不知從何開始改善的交通亂象。

【一個點子的誕生】道安革新

台灣道路安全風險已是國人最大的致死原因之一,道路設計已是高度科學化的一門學問,但台灣卻還未普遍重視,細查才發現早年很多道路設計並沒有嚴謹的邏輯,長期沿用下來造成的死傷和財產損失相當可觀。報導者找到兩位認真鑽研此領域的專業人士,他們堅持一步步以自身力量改造台灣馬路,不再依民意和直覺橫衝直撞,創造更多安全行路的空間。

截自報導者粉絲專頁
截自報導者粉絲專頁

【香港】復常前夕

中國迅速決定1月8日起全面解封,轟地一聲令鄰近各地都愕然,香港也要與中國恢復全面通關,引起緊張。疫情三年來,香港都經歷了哪些事?端傳媒此篇回顧中,特別是2022年Omicron傳入、引入中國模式防疫,當然還有經濟衝擊與反修例運動的司法餘波。對未知焦慮時,也回頭看看走過了多少惶惶不安的日子,感謝一下努力辛勞的自己吧。

【中國】理解運動

白紙舉起的地點是大學,但運動的起點早在富士康工人抗議就已開始。去年11月底的中國白紙運動隨著解封而漸漸消失,但不代表值得關注的焦點也散去,反而更能清晰討論這場八九學運後的驚人浪潮。Blankpower此文強調,儘管媒體焦點不可避免地放在城市中產與學生、海外社群的聯動抗議,也不能忘記工人社區過去三年來累積出的反抗力量,而在運動暫時偃旗後,這三者如何建立連動機制和更團結的關係,也是運動能量能否存續的關鍵。

2022年11月29日,美國舊金山支持白紙運動的群眾。(AP)
2022年11月29日,美國舊金山支持白紙運動的群眾。(AP)

【Herstory】母親的舌頭

走走小時候聽阿爆的歌,是當時的她與搭檔Brandy組成「台灣第一女子嘻哈團體」,而且一舉拿下金曲獎的新穎專輯(距今20年了!)。但她們成了「一片歌手」,消失在多數人眼前。當阿爆再回到大眾目光下,已是唱著不同語言的人,找回母語創作的她卻比過去更受歡迎。NPR專訪以外國人的視角回顧阿爆這一路,跳脫平日的娛樂新聞、聽她更單純的心聲。 (相關報導: 一週好文:足球場上的媽媽 更多文章

【我的身體,我的關係】對抗肥胖恐懼症

我們都知道肥胖程度與健康有關,多數人也都希望維持在健康的數值內。然而大眾對健康美的追求,經常變成射向肥胖人士的尖銳利器,更將肥胖結合了懶惰、放縱等負面價值,變成歧視的源頭。一位巴西胖女士決定不接受這些待遇,找尋可以對抗觀念的破口。

【社群熱議】台灣基督教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