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在入侵烏克蘭後面臨前所未有的制裁,迄今至少300家跨國公司在輿論壓力或制裁規範下自發撤出俄羅斯。從殼牌集團、埃克森美孚、波音和空中巴士,到宜家宜居、蘋果、迪士尼、Netflix、TikTok、麥當勞、星巴克,各大國際頂級品牌和巨擘皆爭相暫停在俄業務或計劃關閉運營。
其中,麥當勞(McDonald's)9日宣布關閉在俄羅斯的所有847家店面,最具深刻的象徵意義。這間著名美國企業於1990年1月31日在莫斯科普希金廣場亮起招牌,被視為冷戰開始解凍的分水嶺,現在麥當勞撤出,顯現俄羅斯與西方之間又回到冰凍關係。
As trivial as it is, McDonalds closing down in Russia is very symbolic. When the first restaurant opened in Moscow in 1990, my parents joined a line of 30,000 people to get in. For most Russians it was the first glimpse of what eating out could be like over the Iron Curtain. pic.twitter.com/CYSlVXTGAu
— Varia Bortsova (@variainayurt) March 8, 2022
許多美國科技高管相信著美國外交的傳統理念,國家、行業和公民之間的經濟文化深化交流,有助於防止衝突,維繫和平。正如《紐約時報》(NYT)經濟記者科恩(Patricia Cohen)所寫,1933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安吉爾(Norman Angell)以經濟學家身分提出的「經濟和平論」,各國在經濟相互倚賴,國家財政也高度相關,戰爭的爆發對誰都沒有好處。
而俄羅斯發動侵略戰爭對「經濟全球化維持和平」的理想構成挑戰,專家擔憂,在國際孤立下「去西方化」的俄羅斯可能與美國發生武裝衝突。一些人引用了《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里曼(Thomas Friedman)1990年代提出的爭議設想「麥當勞和平理論」(McDonald’s Peace Theory )──兩個擁有麥當勞的國家不會發生戰爭。

冷戰落幕的標誌撤出俄羅斯
麥當勞的招牌菜單「大麥克」1990年1月31日首度在俄羅斯開賣,那天,超過3萬人大排長龍,等候品嘗人生第一口來自鐵幕之外的西方速食。往後十幾年,俄羅斯積極融入西方資本體系,至今該國年輕人對美式料理的風味仍是愛不釋手。
英國廣播公司(BBC)駐莫斯科記者羅森伯格(Steve Rosenberg)在推特回憶當年:「1990年,麥當勞在莫斯科開設第一家店面時,我有去排隊。當時鐵幕搖搖欲墜,俄羅斯對西方敞開擁抱。今天,麥當勞宣布將暫時關閉其在俄羅斯的850家餐廳,極具象徵意義。」
《華爾街日報》(WSJ)俄裔記者切諾娃(Yuliya Chernova)惋惜地表示:「俄羅斯麥當勞關門……哦,超好吃的奶昔,那是我1990年代初在莫斯科麥當勞第一次品嚐到的美國味道。」
McDonalds shutters in Russia...Oh, the deliciousness of the milkshake, my first taste of America at the Moscow McDonald's in the early 1990s. While mom waited at the US embassy to submit our refugee papers, grandma & I stood in the snaking McD line https://t.co/WqzrU2wR23
— Yuliya Chernova (@ychernova) March 8, 2022
麥當勞總裁肯普金斯基(Chris Kempckinski)9日在致員工的公開信中說:「我們的價值觀意味著我們不能忽視烏克蘭正無端發生的人類苦難。」當天晚上,莫斯科麥當勞的得來速通道排起長長的車隊,許多人蜂擁搶購。

即使「去西方化」會把俄羅斯推向中國,也要制裁它
由於麥當勞的龐大規模和全球影響力,如果它對某個問題採取立場或做出重大的運營政策變動,通常會受到其他公司參考跟進。大型企業,尤其是受到龐大公眾關注的科技公司,越來越受到客戶、員工或民選官員的壓力,因此他們傾向撤回在俄業務,以協助推動改變當地政府的作為。
麥當勞宣布撤離俄國之後,其他標誌性的美國品牌──可口可樂(Coca-Cola)、百事可樂(Pepsi)、菸草商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也表示將暫停在該國的業務。瑞士食品大廠雀巢(Nestle)、日本索尼(Sony)、任天堂(Nintendo)也加入跨國企業退出俄國的行列。
據德國新聞非營利組織CORRECTIV稱,自3月以來,美國、歐盟、瑞士、日本、英國等國家推出了多達1200項針對俄羅斯的新懲罰措施,「基本上,這些大公司非常擔心違反美國的制裁,以至於他們放棄了所有活動,即使有些業務並不觸犯制裁規定。」

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兼任高級研究員澤姆巴(Rachel Ziemba)表示,對於許多公司來說,關閉業務也是因為與俄羅斯的金錢交易、貨物運輸等交流都出現困難。國際支付系統SWIFT將俄羅斯主要銀行剔除,而信用卡公司Visa、萬事達卡(Mastercard)和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卡相繼暫停在俄業務,這導致許多俄羅斯人改用中國的銀聯卡。
當麥當勞、可口可樂等西方元素消失於俄羅斯社會,所有當地人突然「去西方化」,「將會把俄羅斯直接交到中國的手中,而中國還沒有加入西方陣營」,《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評論指出,這種史上最大規模的制裁既棘手又複雜,可能會造成附帶損害,但面對烏克蘭正在發生的災難,這仍是全世界最好的應對選擇了。 (相關報導: 用「Emoji暗語」號召上街示威!俄羅斯高壓管制言論,反戰民眾出妙招揪團抗爭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