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改中的解放軍 ─軍費增長背後的玄妙

中國人民解放軍,殲-20(J-20)戰鬥機(美聯社)

軍費開支和預算情況一直是每年大陸「兩會」的焦點之一,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解放軍正處在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改革之中,加之去年9月宣佈的裁軍30萬實施,使得今年的大陸軍費議題,又比往年多了幾分令人感興趣之處。

解放軍軍費增長為何大幅放緩

根據大陸官方3月5日公佈的《關於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2016年大陸國防計畫支出9543.54億元人民幣,比2015年增長7.6%。這一數字,結束了大陸軍費多年來保持的兩位數增長之勢頭,創造了近年來的最低紀錄,也大大低於外界之前高度預測的20-30%的增長,回顧2011年至2015年,大陸國防預算增幅分別為12.7%、11.2%、10.7%、12.2%、10.1%,持續下降明顯。

同時,2016年大陸軍費占國民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仍然不到1.5%,在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中,這一比例顯然是最低的,也遠低於2.6%的世界平均水準。此外,3月5日公佈的《預算草案報告》中還顯示,2016大陸科學技術支出將增長9.1%,外交支出增長8.6%,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增長13.7%,債務付息支出增長15.1%,公共安全支出增長5.3%……可見,國防軍費支出和公共安全支出的增幅是最低的,遠低於一般公共服務和科學技術等專案,所以炒作大陸軍費增長實在沒啥意思。

另外,對於大陸軍費增幅放緩的原因,大部分觀察者認為與大陸整體經濟、財政收入情況有關。當前大陸經濟形勢進入「新常態」,下行壓力加大,2015全國財政收入為15.22萬億元,增速下降至近年最低的8.4%;GDP增長幅度同樣跌破7%降至6.9%;而2016年大陸的GDP增長目標僅為6.5-7%之間,財政預算赤字則提升至3%。在GDP增幅放緩的情況下,軍費增幅做下修調整,被認為是合理的決策。

「中國政府依照國防法,貫徹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相協調的方針,適應國防需求和國民經濟發展水準,合理確定國防費的規模,依法管理和使用國防費。」全國人大代表、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舟如此表示。陳舟是著名國防政策和軍事戰略學專家、中國國防白皮書擬制工作專家組組長,是該領域權威專家,這也表明軍費開支與經濟建設是協調的。

軍費使用效益關乎軍改成敗

在討論軍費使用問題的時候,必須考慮到目前大陸的特殊情況,那就是解放軍正在實施空前的全方位軍隊改革、30萬人的大規模裁軍以及深入的軍隊反腐。

改革的推進必須要提高軍費的使用效應,因為作為推動軍事變革的重要物質基礎,軍費運用方式的改革正是軍隊全面改革的核心組成部分,能否有效提高軍費使用效益,直接關係到軍改的成敗。 (相關報導: 經濟真的差!中國軍費成長放緩 六年來首度落到個位數 更多文章

上世紀60年代,美國通過R.S.McNamara推行的國防管理革命,曾大幅度地提高了軍費使用效益,成為世界軍隊改革的典範。新世紀以來,伴隨國際經濟形勢低迷,許多國家軍費開支都出現增速放緩甚至縮水現象。但是,這些並沒有擋住世界軍事變革的步伐,一些先進國家通過提高軍費使用效益,聚焦新軍事變革領域,反而使軍隊建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比如美國近年來仍將改革國防部體制、提高宏觀決策和管理能力作為軍事變革的重要內容,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國防支出效益——錢袋越緊,越要把錢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