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意卿:抵抗、報復與真實──安妮.艾諾的女性書寫

2022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取自@NobelPrize推特)

無懼地將自己敞開來寫,用剃刀般的文字讓女性經歷進入所有人的腦海,是唯一奪回生命的方法。

本文為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Annie Ernaux)作品評論,評論者為文學創作者沈意卿,著有短篇小說集《那些殺死你的都並不致命》、散文集《桃紅柳綠,生張熟李》。

艾諾是法國當代作家,她運用銳利、通俗易懂的語言,書寫性別、語言和階級等主題;除小說之外,她的作品經常為自傳體敘事。艾諾「以勇氣和冷靜的精準揭露個人記憶的根源、疏離和集體壓抑」,獲頒諾貝爾文學獎

閱讀安妮.艾諾的小說,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生理體驗。幾本書篇幅短小,但每個字都充滿力量,那絕非「像詩一樣優美的文體」,而是濃度極高的白蘭地,必須一小小口地緩慢啜飲,才不至於瞬間被燒傷。其中的濃度令你暈眩,像大腦發炎般灼熱,隨後是絕對的清醒 – 都在那裡了,沒有一點模糊的空間。

這不是意識流那種行雲流水的呢喃,而是血與骨的低吼。

對一個男人背德失控的迷戀(《簡單的熱情》1991),或偏執找出舊情人新對象的各種蛛絲馬跡(《嫉妒所未知的空白》2002),她做到一件看似容易,實其執行起來非常困難的事──誠實,直接地紀錄所有的內在感受和經歷。毫無廉恥或粉飾,只有猛獸般的原生力。像受傷的野獸環繞已不屬於自己的獵物,呲牙咧嘴,聲嘶力竭。 

「我為報復我的階級寫作。」她在諾貝爾奬台上這樣說。是六十年前,那個靠著文學建立自己生活,脫離自己階級的女性,在日記裡寫下的句子。

《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2000)

世紀末,在診所等待愛滋監測結果時,回憶突然破口,三十七年前的往事驟然湧出。是性與死亡再次重疊。那時與此刻。現在她以為「性和其他東西之間,從來沒有半點關係」,與20出頭的她「不認為這種事會發生⋯⋯做愛的時候,高潮的時候,我不覺得自己的身體和男人的身體有任何本質上的不同」,身體能給她的自由,也有其邊界來勒索她的人生。唯一能奪回力量的方法,是把整件事情寫出來。

「我從不覺得自己犯了罪。我唯一譴責自己的部分,是我竟然讓這種事發生,卻不曾回顧這段經歷,就像一份被白白糟蹋的禮物。」

唯一的真實是穿越過的真實。她知道未婚懷孕會將她打回她的社會階層,作為家中第一個完成大學學業的人,她的努力成果將被意外的胎兒摧毀,人生灰飛煙滅。她發現身邊的男性一旦發現她懷孕,頓時看她的方式不同,變成了可以上床的對象,就連讓她懷孕卻無法幫她找到解決方法的男性,出現時也只是「反正木已成舟,沒利用機會好好做愛只是浪費」。做愛是兩人的快樂,然而在不能合法墮胎的年代,女人要背負的風險不合比例的高。 (相關報導: 流離而不失所:《流離之書》金其琪書寫混沌之路 更多文章

由艾諾小說《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所改編的電影《正發生》(L'événement)。(取自電影官網)
由艾諾小說《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所改編的電影《正發生》(L'événement)。(取自電影官網)

沒有比懷孕更讓人清醒的事了。與艾諾生在同時代的女作家莎岡(Françoise Sagan)在其小說《熱戀》(La Chamade)中就描寫過,女主角為了年輕戀人離開富有的中年男友,發現生活之殘酷尚未摧毀愛情,然而不巧懷孕後,卻只有富有的前男友能有錢讓她到瑞士做手術;要是生活逼人取出戀情的結晶,連愛情也會順便刮得乾乾淨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