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對孩子嘮叨和碎念,孩子卻總是左耳進、右耳出,像耳邊風一樣毫不在乎,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人與人的相處中,都有一個溝通的語言,不過每個人的語言不同,若是我們能了解對方的語言,溝通就會見效。
讓我們看看這個例子:智恩在小學5年級的暑假,去參加了為期兩周的英語夏令營,那兩周的時間裡,父母想給智恩一個驚喜,因此將智恩的房間貼滿了漂亮的粉紅色壁紙,連窗簾都換掉了,房間的風格完全換了個新氣象!
但是智恩從夏令營回來後,卻一點都不高興,對於沒問過自己的意見,就把房間大改造這件事,反而令她感覺被忽視了。
不僅智恩不開心,父母花了錢和時間做了自認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卻搞到大人、小孩都不開心,為什麼會這樣呢?
你總是認為你很愛孩子,認為為他做的事都是你愛他的表現,但那是孩子需要的嗎?到頭來是不是兩個人都覺得很辛苦,反而認為我為你做了這麼多,你為什麼都感受不到?
向你所愛的人,傳遞愛的語言
其實每個人愛的方式都不同,當我們要傳遞愛意時,必須用對方想要的方式表達,才能讓對方感受的到。蓋瑞‧巧門在《愛之語》一書中說到:「不管是誰都會用既有的語言體系去溝通,而人們在愛的方式上也有獨特的語言體系,並藉由這個來傳遞愛的情感。」

蓋瑞‧巧門提出5種愛的語言,認為大部分人會透過這5種愛的語言,向所愛的人表達愛意。
相處時光: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方身上,並且跟對方一起做喜歡的事,例如:給予對方全部的注意力、用心傾聽與對話,全心全意跟對方一起做喜歡的事。
贈送禮物:禮物不需要昂貴的,但必須是對方想要的。甚至也能把自己當成禮物,當對方需要你時,你就給予陪伴。
親密接觸:溫柔地擁抱對方,或是給一個愛的親親、撫摸臉頰,都是愛的表現。
肯定的話:給對方鼓勵或讚美,說一些激勵人心的話語。
愛的服侍:發自內心地為對方做一些事,例如當對方不舒服時來照顧他,或是需要幫忙時給予協助。
我們可以將這5種愛的語言寫在便條紙上,讓孩子根據他本身最想獲得的,依照順序排列吧!孩子排出的順序,或許會跟我們所想的差異很大呢!
因為父母最常犯的失誤,其實就是我們認為好的東西,就誤以為是孩子們喜歡的東西。
我最優先的愛的語言是「肯定的話」,當我愛的人給予鼓勵或讚美,反而更會激勵我向上,例如老公常會說一些鼓勵我、認可我的話,在我疲累的時候,會將我過去做得好的事蹟說給我聽,並鼓勵我說這次的事情也能順利解決,幫我加油打氣。
假如我想要嘗試什麼新事物,他也從不會叫我不要做,反而相信我會做得很好。
如果老公反對我的決定、叫我不要做的話,反而會讓我意氣用事而達到反效果。像我這類喜歡聽「肯定的話」的人,若是支持我的決定並鼓勵我,則會讓我變得更加謹慎、用功學習,並且會更慎重地檢討自己的決定是否對與錯呢! (相關報導: 孩子每天賴床叫不醒,父母也很痛苦啊!但他「這句話」竟讓男孩開始每天早起上學... | 更多文章 )

我的孩子也是最想聽到「肯定的話」,因此當我的孩子做錯的時候,我並不會有太大的責罵,因為責罵只會帶來反效果。若是孩子做了對的事,例如得獎或是班際足球賽踢進了一顆球,我都會給予大大的鼓勵,而且要具體表達出來並給予稱讚,這樣孩子就會以這次的事作為契機,下次也會想要表現出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