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就不買這個!」如何解決忍不住下標的衝動購物?日本理財大師:善用網拍購物車…

常常一看到喜歡的東西就下標,結果貨到之後又不想要了,如何解決衝動購物,看日本理財大師這樣做。(示意圖/すしぱく@pakutaso)

買想要的東西無妨,但許多人控制不了衝動購物的習慣。這類型的人當中,男性大多是迷戀最新家電,也就是每當新品上市就會想買,不買就感到渾身不對勁。這些人每到假日就會流連在大賣場、量販店中;至於女性,買的應該就是每一季的最新流行服飾和化妝品了吧。對物欲沒有抵抗力也是原因之一,但恐怕還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為愛慕虛榮,因為想讓別人覺得自己「真不愧是時尚達人」!愛追求流行的人,都免不了會做出許多不必要的浪費。

相反地,同樣是熱愛名牌,有人卻是一樣東西用了好幾年,壞掉就修,例如父親送的勞力士錶用了三十幾年等,這類型的人幾乎不太會做出不必要的浪費行為。

不過,就算是追求流行的人,只要事先決定購物預算,還是有可能可以克制衝動購物的欲望。因為事實上,很多人其實只是單純想追求流行,並不是真正那麼想擁有;還有另一種推測是,之所以不斷想買東西,其實是因為一直找不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

02.jpg
(圖/すしぱく@pakutaso)

防止衝動購物的「三的原則」

想預防衝動購物,我建議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如果想買三千日圓(約為 800 多台幣)的東西,就先考慮三天後再做決定,以此類推,三萬日圓(約為 8000 多台幣)就是三個星期,三十萬日圓(約為 8 萬多台幣)就是三個月,我稱這個方法為「三的原則」。人如果在「我想要!」的當下就下手購買,通常都很容易後悔。這時候必須先暫時冷靜下來仔細思考,如果只是看到的當下很想要,經過三天後大概就不會感興趣了;相反地,如果三十天後「還是很想要」,就代表是真正的欲望,一眼看到喜歡就買,最後卻發現「明明花了三萬日圓(約為 8000 多台幣)買的,結果還是不喜歡」,因此後悔不已,這個情況在嘗試過「三的原則」之後,肯定不會再發生。

「三的原則」也能用來培養孩子的金錢觀。舉例來說,當孩子吵著「想買電玩遊戲」時,這時候可以先跟孩子約定好「我知道了,我會買給你,不過是一個月後才會買喔」。

當一個月後再問孩子:「怎麼樣?還是想要嗎?」幾乎所有孩子都會回答「不要了」,這時候的他們,欲望大概都已經轉移到其他東西上了。換句話說,如果在孩子一開始吵著要的時候就買給他們,經過一個月後他們早就玩膩了。東西用不久就會失去興趣,這一點無論是孩子或大人都一樣。在欲望當下,沒有人覺得自己會改變心意。然而,只要稍微延後購買的時間點(如:將想買的網拍商品先存放在購物車),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大部分的人最後都會改變心意

p.112.jpg
 

列出「已買物品清單」

存不了錢的人,很多都有「缺乏計畫性」的缺點,而且還不太會自我反省,所以同樣的錯誤會一再發生。說到「不做事後會後悔的購物行為」,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從來沒有後悔過」。不過事實上,這些人並不是「不曾後悔」,他們只是根本不記得自己在什麼狀況下買過哪些東西罷了。 (相關報導: 勤記帳還是存不到錢?試試日本最紅、簡單有效的「透明夾理財法」,讓小資族一年多存10萬 更多文章

針對這類沒有自覺的人,建議可以活用「已買物品清單」,下表列出了範例,請大家務必多加運用。已買物品清單的具體作法是,列出過去一個月內所買的東西,針對「想要程度」和「滿足程度」分別做一到五分的評分。

p.11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