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習近平上任五年以來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很多領域都在解構重構,原來一些司空見慣的東西,可能突然被關上閘門,一些原本成為歷史的東西在強勢回歸,一些在政治、經濟或外交等領域曾經具有風向標意義的事物和觀測方式突然「失靈」,這是人們五年來對中國社會的普遍感受,很多人對此都備感困惑。
事實上,困惑還不止於此。因為各方面的變化在同時發生,很多人還掉進了某個單獨事件或特定領域的陷阱。而抽離事外者,又困惑於這些變化背後的內在驅動,極難全面透視其變化的內在規律,而無法對這些龐雜的現象進行系統性歸納整理,也就無法得出一個既可以為大家普遍認同的、又服膺於客觀事實的準確結論。
就以最近發生的與中國有關的熱點新聞來說:為什麼孫政才是以突然「消失」方式離開了中國的公共輿論?同樣是政治局委員兼重慶市委書記,為什麼五年前薄熙來被免職時舉世皆驚,很多人都將之視為一個影響深遠而嚴重的政治事件,而現在,孫政才被免職並立案審查,大家認為根本就算不上什麼事情?
為什麼,從栗戰書到劉雲山,從官媒喉舌到各封疆大吏在不斷地為習近平思想理論體系宣傳造勢,「最高領袖」、「最高統帥」等稱呼在從官媒喉舌上消失多年後又重回中共官方話語體系;而與此同時,對於海外輿論場關於「習近平思想」的賣命鼓吹,中共卻始終嚴防死守不讓進入國內,大陸某些官方理論刊物推出的「習近平思想」文章也被要求刪除。
為什麼虛擬專用網路(VPN)突然被嚴厲查禁,很多互聯網平台接連被勒令關停整頓?
為什麼會發生劉曉波事件、郭文貴事件?為什麼一個明顯在信口開河的郭文貴,居然引發了如此巨大的輿論效應?為什麼從「明天系」的肖建華到安邦保險的吳小暉,再到大連萬達的王健林,這些曾經呼風喚雨的商界大老,突然一個接一個倒楣,而且在同一時間紛紛進行產業或投資結構的方向性調整?
為什麼這些事情會同時發生?這些是一個個孤立的事件,還是說有什麼內在本質聯繫?它們反映出中國政治社會,當然也包括互聯網、經濟、軍事、外交等等所能想像到的其他所有領域—就像共產黨領導人所強調的那樣,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在中共黨的領導下正發生著什麼事情?
弔詭的是,當你試圖用原有的分析框架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的時候,就已經掉進了一個四壁掛滿獎章的陷阱。你曾經用熟悉的分析框架得出過很多令人信服的結論,這些結論令你自負;但在今天,如果囿於原有分析框架,就會發現自己得出的結論,要麼是碎片式,要麼毫無說服力,要麼和現實差距萬里。
所以,與其一開始就將視野集中在這些具體領域,還不如先從這些現象抽離,更為宏觀地從歷史維度瞭解中國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著什麼事情。由於中國是個一黨執政的國家,民主集中制的議事設計使得黨的最高領導人具有決定幾乎一切重大事務的終極權力,因而,從習近平入手,似乎是瞭解這些變化的最快速路徑。 (相關報導: 習近平建軍節講話 透露「武統台灣」機率增大? | 更多文章 )

我記得還在2012年十八大習近平剛上任的時候,多維新聞就洞見到可能發生的歷史性變化,作出了中國即將進入「習近平時代」的形勢研判,並提出了按照毛澤東、鄧小平、習近平等三代劃分的觀點。我在當時亦從習近平「前後兩個三十年」的論斷推演,提出過類似的概念,並指出習近平對中國的影響不止於未來三十年時間。從網上回溯歷史也可以發現,其實早在2016年10 月下旬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推出「習近平核心」之前,多維新聞就已在2015年3月1日的社論《習近平核心地位的時代必然》中提出了「習近平核心」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