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法國外交部官網的資料顯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到法國的國是訪問 (visite d’État) 從1957年起至今為止,共有五次。第一次是在1957年4月8日至4月11日,當時的總統是第四共和時期的荷內.蒄提 (René Coty)。不過,這其實不是伊麗莎白二世真正的正式初訪法國,而是1948年從敦克爾克登陸上岸的那一次。只是當時她的頭銜還是公主,尚未繼承王位也還未被加冕成為英國女王……
Christopher Nolan 電影 Dunkirk 敦克爾克大撤退 (台灣譯作敦克爾克大行動)發生的場景,1948年半夜抵達敦克爾克的伊麗莎白公主自是無緣看見….
在1948年5月14日漆黑的夜裡,一艘渡輪正從英國港口多佛 (Dover) 出發,海上飄浮著濕冷的霧氣,而船上的乘客正是小名叫「麗麗貝 (Lilibet)」的伊麗莎白公主與其剛結婚不久的夫婿菲利浦王子。這艘渡輪在凌晨3:30 a.m.抵達法國當時的情況,伊麗莎白公主並沒有機會看清楚當初敦克爾克大撤退發生的所在地:
那曾擠滿被德軍逼到無路可逃的40萬英軍和其盟軍的沙灘海岸線,
那曾載有英軍艦艇及許多民間船隻前來救援的蔚藍海洋,
那曾飛有英國戰軍與德軍轟炸機對峙的天空……。
接下來的行程緊湊無法在敦克爾克多做停留,這對年輕的王室新婚夫婦接著搭上了清晨5:07 a.m. 從當地出發的火車,坐在法國國營鐵路公司 (SNCF) 精心用花卉佈置的車廂裡往巴黎前進。
就在兩天前,法國國鐵的技師們忙著把英國公主要搭乘的火車擦亮,盡可能讓它整理得像新的一樣。5月14日當天,火車預定抵達的月台上已鋪上嶄新的紅毯,準備迎接她的法國政府官員有點緊張地在月台上來回走來走去,同時又得小心注意不要踐踏到紅毯以免將它弄髒。幾個頭不時好奇地往火車開來的方同張望,看看「英國小公主」來了沒,這是那時法國人為她取的綽號。就在上午9點21分,載著小公主的火車終於緩緩駛進巴黎北站(Gare du Nord)。
伊麗莎白公主和夫婿菲利浦王子與法國總統凡頌.歐希歐勒 (Vincent Auriol)。
從這位22歲的英國小公主踏上紅毯的那一刻起,以重視時尚和美感聞名於世的法國人而言,多少難免會想對初次正式訪問法國的小公主所穿的第一套裝扮品頭論足一番。第一套簡樸灰色連身裙搭著飾有網紗和四朵玫瑰的帽子,項間掛著簡單的珍珠項鍊,上衣左邊的領口則別了一個簡單的鑽石胸針。顯得莊重得體的小公主,似乎沒有招來負評。而她的夫婿菲利浦王子則是身著英國海軍制服。
這段四天的訪法之旅也是伊麗莎白女王二世特別難忘的一次,因為這是她生平首次做國是訪問,而且她其實已懷孕四個月,肚子裡的寶寶就是後來的查爾斯王子,不過這個消息直到公主訪法一個月後才被公開。即便當時的伊麗莎白還沒登基成為英女王,法國總統凡頌.歐希歐勒 (Vincent Auriol) 仍是比照接待國家元首的規格來接待這位英國王室第一順位繼承人:
接受完法國總統歐希歐勒頒予法國榮譽軍團大十字勳位的伊麗莎白公主,衣服上多了勳位的紅色綬帶。
首先是在艾麗榭宮(le palais de l’Elysée )法國總統歐希歐勒 (Vincent Auriol) 頒予其法國榮譽軍團大十字勳位 (la croix de la Légion d'honneur),這是所有法國榮譽軍團勳章中除了僅能頒給法國總統的大指揮官勳位(le grand maître de la Légion d'honneur)以外的最高級別勳位。還有──
一場在艾麗榭宮的晚宴和一場在凡爾賽宮裡的大特里亞濃宮 (Grand Trianon)的午宴。
畢竟第二次世界大戰才剛結束不久兩國元氣尚未恢復,早在伊麗莎白公主來到法國之前,她的父親也是當時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設想周到也謹慎,向法國提出了這項要求:「在艾麗榭宮的晚宴上不需要像1938年上次那樣給我上了11道菜,只要給她4道菜即可!」另外也有一個可能原因是伊麗莎白才剛懷孕,胃口其實不怎麼好。
在艾麗榭宮的晚宴上,共有56位賓客受到邀請。據眼尖的賓客指出,在晚宴接待酒會上,伊麗莎白公主拿著香檳杯但杯緣始終未來到她的唇邊……。後來參觀凡爾賽宮時,法國總統歐希歐勒在大特里亞濃宮再度宴請小公主和她的夫婿,並安排了數款法國好酒:
Clos des Cortons Faiveley 1934
Champagne Pommery brut 1929
這個酒單包括了一款年分香檳、一款索甸甜白酒和一款布根地特級園紅酒,都是出自於知名酒莊大廠。在法國的國宴裡,不管菜色或酒款,都會因接待的外賓身份階級、外賓國家的政治重要性有所不同。
伊更堡(Château d’Yquem) – 法國的甜白酒之王。
以伊更堡(Château d’Yquem)來說,它可說是法國甜白酒之王,不僅是索甸與巴薩克(Barsac)區唯一的優等一級酒莊(Prmier cru superieur),在法國、甚至其他國家產區都很難找到一個比它名氣更響亮且價格更高的甜白酒,除了德國的伊貢.慕勒(Egon Müller)的TBA (Trockenbeerenauslese)。不過在法國的國宴上是不會出現外國酒的,更何況是德國酒?1927這個年分對波爾多紅酒或干型白酒而言,都是屬於一個黯淡無光令酒農想哭的年分,品質不佳也欠陳年潛力。好在索甸酒還蠻能適應那一年的「秋老虎」氣候,尚有一些佳作,包括了伊更堡在內。法國拿出這隻頂級甜白酒來招待伊麗莎白公主,算是給了足了面子。另外,雖然沒有菜單內容,但也可以推估前菜應該有鵝肝。因為在法國國宴中若前菜有出現如煎鮮鵝肝或鵝肝醬時,用以佐餐的酒通常都是來自索甸和巴薩克區的貴腐甜白酒。
(相關報導:
總統不好當,吃餐飯都有大學問!馬克宏這樣用心安排,與川普共進「朋友們的晚餐」
|
更多文章
)
菲富萊高登之牆 (Clos des Cortons Faiveley) ,不僅是菲富來酒莊的旗艦酒款,也被認為是最能展現菲富萊嚴謹的釀酒態度和具長時間陳年潛力的代表作品。
再看Clos des Cortons Faiveley 1934,菲富萊(Faiveley)[註1]是法國布根地(Bourgogne)產區的一間大型酒商(négotiant),在1825年由皮耶.菲富萊(Pierre Faiveley)成立,目前已由第七代的鄂萬.菲富萊(Erwan Faiveley)接班經營。目前自有葡葡萄園約115公頃,供應了酒莊約80%的產量,所以也很像是一間獨立酒莊(domaine)。菲富萊在布根地擁有數個獨占園(monopole),其中最知名的便是這個用來宴請伊麗莎白公主的特級園(Grand Cru) 菲富萊高登之牆 (Clos des Cortons Faiveley) 。1934年是布根地相當傑出的年分,已逝世的這位偉大的布根地釀酒師昂希.加葉(Henri Jayer)如此形容這個年分:「在布根地,同時俱備令人滿意的產量和相對等的品質是一個罕見的情形,如1999、1959和1934年分便是。」高登之牆(Clos des Cortons Faiveley)不僅是菲富來酒莊的旗艦酒款,也被認為是最能展現菲富萊嚴謹的釀酒態度和具長時間陳年潛力的代表作品。
最後一款香檳Champagne Pommery brut 1929,說到波梅利(Pommery) 這個品牌,對現今葡萄酒和香檳藏家而言,並不算特別出色的酒廠,也通常不是他們想珍藏的首選。但大家恐怕遺忘了在幾十年前,波梅利曾有一段光輝的年代。有句俗話說:「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位偉大的女人」,在香檳區,這句話或許可以改為:「每個成功香檳酒廠的背後,可能都有一位偉大的寡婦……!」這是有點玩笑話,不過香檳區還真不少出名又將酒廠經營得有聲有色的寡婦,波梅利夫人(Madame Pommery)就是其中之一,而且還是其中的佼佼者。
19世紀香檳區最出色的寡婦之一:波梅利夫人(Madame Pommery)。
-將主力商品從靜態葡萄酒轉至氣泡酒
-開拓國際市場,並將主力放在英國
-購入葡萄園,提升自有葡萄園的比例
-懂得包裝和品牌行銷
其他還包括將女兒嫁給來自一個古老且歷史超過千年的貴族世家的波里納克侯爵(Marquis Guy de Polignac),以龔固家族實力。而後波梅利香檳主要由波里納克家族管理至1979年,並在同年賣給了當時已擁有蘭頌香檳(Lanson)的札威耶.卡地涅(Xavier Gardiner)。在1984年又轉手賣給了BSN集團 (達能乳品 Danone的前身),隔沒多久,於1990年再度易手,這時接手的是旗下亦擁有數個知名香檳品牌的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LVMH(Moët Hennessy Louis Vuitton)。LVMH集團在買下波梅利香檳後,野心勃勃地要讓它快速增加銷量,這個強烈的企圖心似乎沒將波梅利集團帶向正面發展,反而讓身負「量能」重任的無年分(Non-Vintage)香檳品質滑落,同時也為這個香檳品牌帶來一些傷害。2002年,LVMH集團將波梅利賣給比利時商人保羅-馮索瓦.福馮肯(Paul-Francois Vranken)的香檳集團福馮肯.莫諾波勒(Vranken Monopole)。交易金額為1.52億歐元,這個價格包括了波梅利這個品牌、香檳庫存、漢斯的酒廠總部和團隊,但是完全沒有包含一點波梅利當時擁有的470公頃葡萄園……!
(相關報導:
總統不好當,吃餐飯都有大學問!馬克宏這樣用心安排,與川普共進「朋友們的晚餐」
|
更多文章
)
Champagne Pommery brut 1929。
李察.朱林(Richard Juhlin)這位恐怕是喝過最多香檳的瑞典人在其4,000瓶香檳(4,000 Champagnes)一書中,便提及他購買的那批1911~1979年波梅利老香檳嚐起來有多麼美妙。巧合的是,1979年正是波梅利在集團間數度易手、被買賣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開始。朱林也有品嚐過Champagne Pommery brut 1929的經驗:「7次品嚐經驗都棒極了,享受這充滿深度又偉大的香檳令我心喜。」,評分96分。1929 在香檳區算是相當不錯的年分,雖然和前一個被譽為世紀年分的1928 相比少了一點堅實感或酸度,但仍是迷人且豐富的。所以當時法國拿出波梅利1929年分香檳來宴請伊麗莎白公主在一點都不會失禮,考慮到酒廠的知名度、與英國的淵源等都很合宜。只是不曉得公主當時到底嚐了香檳沒有?還是也像在艾麗榭宮的晚宴一樣,舉杯敬酒示意卻始終未沾一口呢?
在銀塔餐廳吃完血鴨後,會獲得鴨子編號卡一張,上面註明了用餐者在餐廳吃的是第幾隻鴨子。我這張是在2008年拿到的,表示在我之前銀塔已賣掉超過一百萬隻小鴨…!
5月16日在巴黎的最後一晚,伊麗莎白公主和先生菲利浦王子終於有機會享受私人時間,兩人來到非常出名的米其林三星餐廳銀塔(La Tour d’Argent)用餐。公主殿下當然沒有錯過銀塔名聞遐爾的血鴨(canard au sang),而編號第 185,397的鴨子正是被她吃掉的。她還品嚐了一點1848年葡萄牙波特酒,酒標上寫著「從印度歸來的波特酒(Porto du retour des Indes)[註2]」。晚餐結束後,他們來到歌舞表演俱樂部卡黑爾之家(Chez Carrère)聆聽歌星昂希.薩瓦多(Henri Salvador)和艾迪特.皮雅芙(Edith Piaf)演唱,後者還為他們獻唱了代表作「玫瑰人生 (La vie en rose)」。
這段從敦克爾克登陸的國是訪問,絕對是伊麗莎白女王二世終身難忘的回憶。在最近一次2014年6月女王的訪法之旅,當時法國總統馮索瓦.歐蘭德(François Hollande)為她獻上一系列她過去來到法國做國是訪問的照片,唯獨缺了1948年的。女王問歐蘭德:「怎麼沒有我和凡頌.歐希歐勒 (Vincent Auriol)的合照呢?」可惜艾麗榭宮並沒有將當時的底片保留下來,或許當時他們也真沒料到小公主竟會成為英女王,且竟能創下當今在世君主在位最久的記錄,真是「天祐女王 God Save the Queen!」
已經登基65年之久的伊麗莎白二世,真是「天祐女王 God Save the Queen!」
[註1]:菲富萊家族還擁有菲富萊運輸(Faiveley Transport)這間公司,是間大型的鐵路設備供應商,像法國高鐵TGV的自動門便是Faiveley製造的。不過在2016年年底菲富萊運輸已被美國的西屋製動(Wabtec)集團以18億美元完成收購並取得51%的股權,兩家公司合併後成為全世界大的鐵路設備供應商之一。另外在2015年年底,菲富萊與台灣國巨電子董事長陳泰銘先生合夥買下0.1公頃的蜜思妮(Musigny)特級葡萄園,陳泰銘先生投資的金額正好等於購買這塊葡萄園的價格,菲富萊則負責管理葡萄園及釀酒。(Wine Spectator 報導 - http://www.winespectator.com/webfeature/show/id/52892)
[註2]:「印度歸來(Retour des Indes)」,這是19世紀波爾多高斯-戴斯圖內爾堡(Château Cos d’Estournel)莊主路易卡斯帕.戴斯圖內爾(Louis Gaspard d’Estournel)意外的發現。一艘商船載著原本要外銷到印度卻沒賣完的葡萄酒從印度回到法國,莊主戴斯圖內爾打開酒來試發現經過了顛簸旅行的酒竟變得更為開放好喝。這些在海上航行了兩萬公里的葡萄酒,可能因為經過一些地方的溫度上升、船艙的濕度、在海裡搖晃等種種因素,而讓葡萄酒加速陳化而變得似乎異常的美味。這種利用海運讓葡萄酒「加速陳年」的方法讓其他酒商起而效尤,紛紛把葡萄酒也放上商傳運至印度,然後在酒標上註記「印度歸來Retour des Indes 或Retour de l’Inde」。1948年5月16日伊麗莎白公主在銀塔品嚐的1848年波特酒正是這個時代下的產物。
圖/ Cathy HO (來源:網路 Getty Images, Le Parisien, Champagne Pommery等,有浮水印則為作者拍攝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