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藩觀點:究竟誰才是中華民國台灣化的始祖?

作者任認為,汪浩似乎認為不是蔣介石的漢賊不兩立的政策導致中華民國最後離開聯合國。(資料照,時報出版提供)

自1949年至今,海峽兩岸長期分裂分治,而根據近年來多家不同立場的民調機構的調查顯示,現今台灣的主流民意也是維持這個分裂分治的現狀。維持現狀說穿了其實就是一種實質性的獨立,因為至今中國大陸的北京當局並未實質統治台灣。台灣的民意除了維持現狀外,對於個人身份的認同也從過去的中國人佔多數轉為以台灣人為主,可以說自國府遷台至今,中華民國已徹底的台灣化,帶有傳統中原風味的中華民國似乎已煙消雲散。

李登輝是否是中華民國台灣化的始祖?

對於上述的民調結果,台灣統派長期把責任歸咎於李登輝,認為是他的一系列言行及政策如兩國論的提出與修改教科書等造成的。然而,最近兩本書的出版讓大眾瞭解到前述的觀點過於簡化,它們分別是林孝庭博士出版的『意外的國度』以及汪浩博士出版的『意外的國父』,前者僅聚焦1949年至1954年的國府準備遷台與剛到台灣的那段歷史,汪浩博士的書涵蓋的歷史時間則更為廣泛,包含蔣介石、蔣經國及李登輝三位前總統。作者在書中引用很多史料包含近年來解密的台灣與美國政府的檔案及蔣介石日記等資料來說明『中華民國台灣化』的歷史濫觴,從此可以看出這個概念並非源自於李登輝,而是自國府遷台以後一連串的政策所造成的。

誰是破壞一中概念的始作俑者?

除了三位前總統的政策造成了『中華民國台灣化』外,作者在第一章也特別花篇幅提到中國分裂分治的概念的始祖其實是至今在中國大陸走不下神壇的偉大的毛主席,筆者認為此章似乎有打臉北京當局的意思,也就是說你們今天也別對兩岸分裂分治或台獨的概念大驚小怪,這些概念老毛還沒在北京建國前就提出過了。書中提到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以及毛澤東關於『台灣獨立』與『民族自決』的言論可以說讓北京當局長期以來的宣傳徹底破產,證明最早搞『台灣獨立』、『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的不是別人,正是他們偉大的毛主席。

毛澤東。(取自網路)
毛澤東。(取自網路)

誰是真正開啟中華民國台灣化的始祖?

再回到中華民國台灣化的主軸上,觀之全書,筆者認為最早意外開啟中華民國台灣化這一過程的政策是『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簽署。早年由於實施資訊管制加上許多檔案未解密,國人多以為此一政策象徵著中華民國與美國間至高無上的友誼,台灣的安全將得到美國的保障。然而其實當時局勢相當緊張,國共雙方頻頻在大陸東南沿海發生小型軍事衝突,中共氣勢凶猛,揚言解放台灣。1954年美國時任國務卿杜勒斯訪問台灣時,蔣介石要求與美方締結『共同防禦條約』,並主動表示,『沒有美國的同意,他不會反攻大陸』。 (相關報導: 包可小華專欄:小朋友愛國父 更多文章

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機爆發,杜勒斯再度來台與蔣介石磋商,並發表聯合公報。在公報中,蔣介石又主動表示光復大陸的主要武器是三民主義,不以武力為主要手段。由此可知蔣介石雖然對外再三宣稱他要反攻大陸,但他對杜勒斯的連番表態,其實代表他清楚瞭解到沒有美國的支持,反攻大陸是不可能的。當時美國已在韓戰搞的灰頭土臉,是否可能再為了中華民國捲入一場已全面控制大陸的中共的戰爭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故筆者可以判斷蔣介石就是開啟中華民國台灣化此一進程的始祖,但以他的主動表態沒有美國的允許就不反攻大陸而言,他對國際局勢的掌握是清楚的,他的決策顯然經過他再三思考,因此若說蔣是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國父可能比較合理,稱他為『意外的國父』,筆者認為尚有商榷之空間。

《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配圖。民40.5.2 蔣公接見美軍顧問團蔡斯少特。(遠足文化提供)
民國40年5月2日,蔣公接見美軍顧問團蔡斯少特。(資料照,遠足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