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媒關係近年備受討論,政治大學傳播學院28日舉行「我們還有媒體公共領域嗎?」講座,邀請《上報》董事長王健壯、曾任總統蔡英文文膽的清華大學社會所副教授姚人多到場主講。姚人多直指,當代媒體過度商業化的問題,是當媒體只要靠爭取政治傾向相符的閱聽眾,就能取得足夠存活的收視率,又何必要去成為公共領域。
對於台灣是否仍有媒體公共領域,姚人多指出,答案已經擺在眼前,現在已沒有公共領域,人在政治上從來不理性,過去閱覽媒體是希望得到理性、真實的答案,但如今已不復過往,現代人觀看媒體報導,只想看和原先世界觀相同的事物,即使看到不同觀點也不想接受,甚至會加強原先的觀點。
姚人多分析,其實從過去到現在,人都是渴望活在被自己人擁抱、環繞的生物,但如今人想要活在同溫層是外力、內在因素趨勢,而公共領域的理論,是建立在媒體是稀缺資源,所以媒體必須成為公共財,但事實是現在所有人都有資格成為媒體。
姚人多:不是台灣特別爛,全世界的民主國家都如此
姚人多提到,他過往擔任海基會秘書長時曾與台商交流,並聊過總統蔡英文的論文爭議,但無論他怎麼用理性的方式說服,都無法讓台商接受蔡英文論文是真的,因為台商們相信蔡英文論文是假的,日子才比較好過,而這也顯見當代政治兩極化的狀況。
針對王健壯稱媒體過度商業化成為「文化工業」,姚人多直指,媒體商業化的問題,就出在媒體只需要服務政治傾向相符的閱聽眾就能存活,如三立新聞台、民視新聞台只要靠爭取政治傾向偏綠的民眾,就能取得足夠存活的收視率,又何必要去成為公共領域。

姚人多透露,過去他擔任蔡英文的文膽要幫忙撰寫演講稿時,都會思考演講稿是要寫給誰看,這就是大眾的時代已經結束、分眾的時代已經到來的象徵,要「精準投射」受眾,也反映當下的社會脈絡,但如今的公共領域已經沒有了,並非是台灣特別爛,全世界的民主國家都是如此。
談到台灣媒體在政治極端化下被分為藍媒、綠媒,姚人多說明,如同美國媒體也分成保守派、自由派,媒體與政治互相模仿,過往在2002年時中國時報還曾刊登過他的投書,但現在的媒體多建立在仇恨上,每天都在做敵我分辨、尋找同溫層,相關族群就可以「義無反顧」的活在同溫層裡。
稱公共領域不是沒希望 姚人多:等我們這代人都死掉就有了
姚人多認為,台灣與中國間的問題被解決前,台灣都沒可能有公共領域,並稱被視作綠媒的三立、民視、自由時報也不覺得自己是在捍衛民進黨,會認為自己是在捍衛台灣,甚至能講出價值、論述,但公共領域也並非沒有希望,「什麼時候有希望?我們這代人都死掉就有希望了。」
姚人多解釋,他的這個世代,是台灣最後一代被「藍綠綁架」的世代,因為這一代有個歷史包袱,但未來的世代不會被綁架,所以這個時代過了,也許會是個轉機,雖然政治在短時間不會變得更好,但政治也不會變得更壞,因為至少台灣也還未出現過民粹。
姚人多強調,現在討論公共領域已經不是對的問題意識,應該討論在網路世代興起、兩極化政治到來的當下有何因應,可以達到公共領域的功能性,因為不太可能去逆轉社會的脈絡、力量,不過,或許台灣目前經歷的只是過程,現在的政媒關係就只是過程,不是終點,「但是我也沒有資格提供答案。」
自爆寫〈總統你錯了〉被側翼罵 姚人多:曾想寫〈總統我錯了〉
此外,姚人多提到,他先前曾因蔡英文赴經國七海園區一事,撰寫〈總統你錯了〉批評,尤其這件事比討論公共領域更讓他震驚,但他也不希望寫成王健壯所稱的網路劣質文章,所以很用心寫,期待文章能幫台灣的轉型正義幫台灣留存餘溫。 (相關報導: 幕後》兵役延長壓到最後一刻才拍板 蔡英文為一群人、一關鍵字大戰軍方 | 更多文章 )
然而,姚人多感嘆,〈總統你錯了〉一文發出後,並未達到預期效果,民進黨也沒人要很嚴肅的跟他討論這個問題,反而有很多側翼留言稱他是中共同路人,「但我就想,哇!我誒?幾年前我不是還是塔綠班嗎,現在怎麼變中共同路人?」後續還曾想過撰寫篇名為〈總統我錯了〉的文章,但他也說,「民進黨內會反省的滿多的,例如蔡總統昨天不是推了兵役改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