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作為能源大國的俄羅斯,遭西方國家嚴厲的經濟制裁。國際市場對原油供應憂心忡忡,促使油價快速上漲——布蘭特原油超過每桶100美元,達到2014年9月以來最高位。
與此同時,美國正在經歷40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原油上漲使抑制通脹更難,也更急迫。
今年秋天,拜登政府將面對期中選舉的考驗,分析人士認為,相比烏克蘭局勢,通脹持續高位將傷害拜登的支持率,從而使民主黨輸掉期中選舉。

油價高企
俄羅斯在能源市場舉足輕重的地位, 它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產國,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和美國,每天出口400到500萬桶原油和200到300萬桶成品油,主要買家有中國、歐盟、韓國、印度和日本等。
對於歐洲,俄羅斯的角色尤其為重要,比如俄羅斯就佔據歐洲約40%的天然氣市場。
因此在歐美對俄羅斯施加嚴厲制裁時,並沒有針對原油、煤炭或天然氣出口,以此減少對自身經濟的傷害。
即便如此,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推升油價, 國際原油交易大受影響。
首先,戰爭使貿易、航運和保險公司不願意承擔來自俄羅斯的貨物的風險。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幾小時後,大宗商品貿易公司嘉吉租用的一艘散裝煤船在黑海烏克蘭水域被炮彈擊中。
此外,買家還會擔心與被視為進行非法戰爭的國家做生意而引起公眾和投資者的反感,因而迴避購買俄羅斯的原油、煤炭和天然氣。
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推高原油價格,在短期、中期和長期都為美國政治帶來連帶效應。

期中選舉
今年11月8日,美國將舉行期中選舉,眾議院435個席位和參議院100個席位中的34個都將進行改選。這場選舉被視為拜登的期中考試,如果失敗,民主黨可能失去在參眾兩院的多數席位,使執政下半場推行任何政策都會受阻。
目前的形勢對拜登來說並不樂觀,美國廣播公司(ABC)與《華盛頓郵報》共同發佈的民調結果顯示,僅37%的受訪者對拜登的工作表現表達認可,創下當選來的新低;同時,持負面意見的比率高達55%,更有44%的人表示強烈不認同拜登施政表現。
短期來看,俄烏戰爭對牽扯拜登的精力,不利於他扭轉選情。「烏克蘭局勢確實分散了拜登的注意力,」共和黨戰略家李德(Scott Reed)說,「這讓他遠離了選民關心的問題:通脹、汽油價格、邊境。」
路透社援引美國政府一位高級官員稱,「他(拜登)現在不談政治,他全部注意力都放在與外國領導人的通話,或者他下一步要與誰交談。」
中期來看,高企的油價將使美國的通脹雪上加霜,選民的痛感累積下,可能會在期中選舉中集中表達。
美國民主黨籍戰略家厄爾門多夫(Steve Elmendorf)表示,大部分美國人的情緒不會太取決於烏克蘭,而更看重經濟是否真的復蘇。
拜登似乎很清楚其中利害,他曾表示,美國選民通常不會根據海外事件來投票;相比之下,汽油價格飛漲更可能使得美國人更加難受。 (相關報導: 戰爭現場:俄羅斯大軍逼近,基輔居民恐慌無助 | 更多文章 )
長期來看,一旦俄烏戰事拖延,輿論會認為拜登在處理這一問題上跌跌撞撞,那麼共和黨人很可能將總統描繪為軟弱無力、過於被動,無法對抗普京,對於支持率一再探底的拜登而言,可能會在期中選舉中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