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三種中國新冠滅活疫苗的三期試驗

蔡總統發表言論時強調,國產疫苗將以「國際科學標準」審查。作者則認為台灣並不是不能創造 「台灣標準」,但政府應誠實以告。(資料照,顏麟宇攝)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疫苗三期臨床試驗期中分析結果    

上述分析結果於5月26日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IF 45. 54)》,其題目為《兩款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對成人COVID-19感染的保護效力評價 (Effect of 2 Inactivated SARS-2 Vaccines on Symptomatic COVID-19 Infection in Adults)》,研究顯示兩款疫苗的保護效力分別為72.8%及78.1%,這是全球首個正式發表的新冠滅活疫苗三期臨床試驗的結果。  

論文總結分析了中國生物旗下「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 (BIBP)」和「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 (WIBP)」的疫苗有效性、安全性等三期試驗 (期中) 結果。自2020年7月16日起,有40411位受試者入組並被隨機分配為含鋁佐劑 (Adjuvant, 安慰劑之一種) 組、新冠疫苗WIV04組 (武漢所) 和HB02組 (北京所),受試者平均年齡為36.1歲,其中84.4%屬男性。

受試者間隔21天接種兩劑,第二劑接種後14天,累計確診142有效病例,包括鋁佐劑組95例、WIV04組26例及HB02組21例。兩款疫苗組人群保護力分別為72.8%和78.1%。鋁佐劑組出現2例重症病例,疫苗組均未出現重症病例。疫苗組中,血清中和抗體陽轉率均高於99.0%,鋁佐劑組為2.3%。接種7天總計不良反應發生率,鋁佐劑組為46.5%、WIV04組為44.2%、HB02組為41.7%,不良反應多為注射部位疼痛,嚴重程度多為1級。

論文最後指出目前研究仍有一些侷限性,臨床未納入孕婦和18歲以下青少年,但對青少年的研究正在進行,對慢性病患者、女性和年高長者等人群中的有效評估仍顯不足。由於受試者中只出現兩例重症,所以尚無法得出可預防重症的結論, 也無法回答滅活疫苗能否預防無症狀感染的問題。

論文稱,這只是三期臨床的期中分析結果,研究人員目前仍在收集更多的數據,繼續評估疫苗長期保護效力;預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以及免疫持久性等問題,從而得出最終的分析結果。

國藥新冠滅活疫苗 (Sinopharm) 已於5月8日經WHO (世界衛生組織) 批准列入緊急使用清單,並已在中國、阿聯酋、巴林、利維亞 (Llivia)、塞舌爾 (Seychelles) 和泰國註冊上市,於全球72個國家和地區及國際組織獲得批准使用,及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出採購需求,接種已覆蓋196個國別人群。  (相關報導: 國產疫苗EUA「免疫橋接取代3期」被美FDA打臉 她憂能否取得國際認證 更多文章

科興新冠滅活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 

由於中國的疫情已經控制住了,科興疫苗 (Sinovac) 三期臨床試驗只能於國外開展,從2020年7月起,在巴西、印尼和土耳其進行。巴西的臨床試驗數據截至2020/12/16,受試者為18歲以上的醫務人員計12396位,監測到253個病例,顯示在接種完兩劑14天後的保護效力為50.65%;對需要就醫病例的保護效力為83.70%;而對住院重症及死亡病例的保護效力則達100%。保護效力 (保護率) 是指疫苗所能減少的感染症狀的比例,比如50.65%的保護率,即意味在接種疫苗後,即能將新冠肺炎的病例整體減少5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