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過去數年來,不斷擴大在美國的投資規模,從傳統農業、汽車工業到科技領域,都有大量人民幣湧入,但隨著美國總統川普2018年7月正式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開啟貿易戰,中國對美投資也受到影響,根據美國經濟研究機構「榮鼎」統計,相較於2016年投資高峰達到465億美元,2018年投資額僅54億美元,大幅減少88%,不過截至2019年4月,中國投資規模正緩慢回升。
寒蟬效應發酵 中國減少對美投資
「外國直接投資驟減的事實,是中美經貿關係惡化的象徵」,國際貨幣基金(IMF)前中國處處長普拉薩德(Eswar Prasad)告訴《紐約時報》,「美國與中國互不信任」。總部位於美國芝加哥的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Baker McKenzie)律師杭特(Rod Hunter)則說:「我確實聽見投資者想知道美國市場是否還開放,這(貿易戰)對中國投資者有寒蟬效應。」
Chinese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plunged nearly 90 percent under President Trump, affecting markets from Silicon Valley to Manhattan https://t.co/JdO2k85vVI
— The New York Times (@nytimes) 2019年7月22日
由於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又收緊資本管制,使得中國投資人已經很難在美國投資,而川普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更擴大對大廠投資進行檢視,導致中國投資人在中美兩國相當驚恐。《紐約時報》指出,中國可能藉由關閉對美投資,報復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外界也擔心,美國外資委員會(CFIUS)的審查變嚴,恐怕會讓中國對美投資情況惡化。

政府介入併購案 部份美企獲利
美國財政部領軍的外資委員會在2018年擴大權力,能夠中止大規模交易,包括少數股東權益,以及對電信、電機等敏感科技領域的投資。另外,中國海航集團在紐約的地產因距離川普大廈(Trump Tower)僅數個路口,因為安全考量而被迫出售,使得海航集團損失4100萬美元。美國政府3月也迫使中國遊戲公司「崑崙萬維」出售同志交友軟體Grindr,避免中國利用個資左右美國官員。
早在川普上任初期,美國就開始介入投資案,像是博通(Broadcom)併購高通(Qualcomm)、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公司「螞蟻金服」收購速匯金(MoneyGram)、萊迪思半導體(Lattice Semiconductor)可能被與中國關係密切的投資商購買,這些併購案全被美國政府否決。部分收購案則讓美國公司獲利,像是美國聯合保險(UnitedHealth)買下醫療科技新創公司PatientsLikeMe,但未公布收購金額。
Lawrence Yun, chief economist for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 joins CNBC’s “Power Lunch” to discuss why foreign buyers for U.S. homes are declining. https://t.co/EG7PyQGDfM
— NAR Research (@NAR_Research) 2019年7月18日
房地產投資下滑 中國仍是最大買家
此外,部分與中國企業結盟的美國公司也受到嚴格檢視,像是房地產公司過去十年都有中國企業投資,但近來除了貿易戰影響,中國政府限縮外國房地產投資也是影響原因。美國房地產諮詢公司「高緯環球」(Cushman & Wakefield)5月報告指出,美國2018年有37塊地被中國人買下,總額高達23億美元,不過海航集團被迫出售地產及交易變得更難談成,讓中國投資人覺得自己不受歡迎。 (相關報導: 川習友誼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川普透露貿易戰短空警訊,自承「兩人緊密友情不再」 | 更多文章 )
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R)統計發現,中國人2019年3月在美國購屋交易額下滑56%,來到134億美元。NAR首席經濟學家勞倫斯.尹(Lawrence Yun)直言:「這樣大幅下滑的情況相當明顯,讓人對在美擁有房產沒有信心。」儘管中國人在美買房比例下降,但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間,中國仍是美國地產最大購買外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