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家就躲房間!都不講學校的事」關心小孩用對方法嗎?看歐美家庭如何開歡樂家庭會議

東方家庭鮮少有定期開家庭會議的習慣;然而,西方國家則是認為,家庭會議會讓會親子間的關係更為緊密。(圖/Modern Family@facebook)

「正向教養」是以阿德勒心理學為基礎的教養法,主張消除所有懲罰與獎賞,強調用「鼓勵」來教養孩子,目前「正向教養」已經成為美國的主流教養方式。在孩子越來越懂事之後,你都如何跟孩子溝通呢?在東方家庭中,鮮少家庭有定期開家庭會議的習慣;然而,在西方國家則是認為,家庭也需要好好經營,家庭會議會讓家長更了解孩子、且有助於讓親子間的關係更為緊密。但家庭會議要怎麼開?

在「正向教養」中,家庭會議的形式如下:

1 讚美與感謝。2 評估先前的解決方案。3 待解決問題的清單。4 議程(活動、用餐規畫)。5 娛樂活動與甜點。

STORY 1. 簡的故事分享

如果我必須選出一項偏好的正向教養工具,那將是「家庭會議」。因為孩子透過家庭會議,將學習到許多重要的社會與生活技能:適應力、社會興趣(貢獻)〔註:social interest,阿德勒學派重要概念之一,意指個體感知到自己是社群的一部分,產生對社會事務的態度,包含個人對於世界上的其他人都抱持正向的態度,與人合作並做出貢獻〕、相互尊重、如何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傾聽技巧、腦力激盪的技巧、解決問題的技巧、解決問題前先冷靜的重要性、考量他人、合作、信賴感,以及如何與家人共享樂趣。你還能在什麼地方投資這麼少的時間、卻獲得這麼多?

本節開頭引述德瑞克斯的話指出,為了有助於鼓勵,有必要改善家庭內的溝通。如果家長試圖將家庭會議作為說教與管控的另一個平台,就無法產生效果。是的,我們知道這有多麼不容易。有的時候,父母會認為,如果沒有一直嘮叨,就沒有盡到應有的職責。家長需要少說一點、多聽一點。他們需要確保孩子一起參與構思解決方案的腦力激盪過程,並讓孩子從中選擇他們認為的最佳方案。孩子越覺得自己參與其中,越可能貫徹執行最後的決策。

每週開一次家庭會議最有效,時間不要超過 20-30 分鐘──就算還沒有討論完,那些項目可以「標記」下來,留待下次會議討論。這麼做,能讓每個人有時間消化會議中的所有討論事項,試著進行達成決議的解決方案,在下次會議前自行練習把事情做好。

我的孩子在 4-12 歲時,很喜歡家庭會議。之後,就如同其他青少年,他們開始抱怨「家庭會議很愚蠢」。我請他們遷就我,告訴他們可以將時間從 30 分鐘縮短到 15 分鐘。某天,抱怨者之一的瑪麗留宿在朋友家。隔天,她跟大家宣布:「那個家庭真是一團亂,他們應該要舉辦家庭會議。」

瑪麗離家就讀大學後,主動與室友召開定期的「家庭會議」。她說,如果沒有定期舉辦,他們早就拆夥了。將家庭會議紀錄本保留下來,會像看家庭相簿一樣有趣。當你們回顧過去共同解決的挑戰,你與家人將會情不自禁地笑出來。 (相關報導: 就算有做筆記,考試還是想不起來!日本筆記達人:純文字毫無幫助,致勝關鍵是圖表的... 更多文章

有效舉行家庭會議的十個步驟

1. 介紹:「我們將閱讀這些步驟,直到大家都清楚。誰想要先念第二點?」(如果孩子年紀夠大,可以輪流念出步驟。)2. 讚美與感謝:「我們每個人都要分享『感謝每位家庭成員』的一件事。我先開始。我想要感謝○○○,因為○○○。」感謝每一位家庭成員。3. 家庭會議議程:「議程表會貼在冰箱上,每個人都可以趁著下次會議舉辦之前寫下問題。例如:將髒碗盤棄置在洗碗槽內。」4. 語氣堅定:「我們會傳遞這項物品,協助每個人記住一次只能有一個人發言,而每個人都會輪到。」5. 腦力激盪:「腦力激盪,意謂盡我們所能地想出越多解決方案越好。即使是荒謬的想法也沒關係」6. 專注在解決方案上:「我們利用議程表上的問題來練習。誰想當記錄員,把每一則建議都寫下來?」(如果孩子太小,可以由家長負責。)7. 鼓勵孩子先說:「誰想先提出一些古怪、瘋狂的想法?」(如果沒有人開口,你可能需要先幫他們說些古怪的想法與一些實用的想法,可以說:「把這些髒碗盤丟到垃圾桶如何?如果我們每個人一週輪值一次呢?」)如果有人反駁這個想法,你要說:「現在我們只是思考解決的可能方案。所有的想法都會被記錄下來。」8. 利用三R與一H評估提議的解決方案:令人振奮的提案必須 一、相關(related);二、合理(reasonable);三、尊重(respectful);四、有效(helpful)。「有誰能指出我們必須刪減的提案──因為不相關、不合理、不夠慎重、沒有效果?在我們討論原因後,記錄員可以把提案刪掉。」9. 選擇解決方案:「我們想要把這些想法濃縮成一個解決方案?還是想嘗試多個解決方案?我們可以在一星期後的會議上,評估解決方案的成效。」10. 娛樂活動:「我們會讓每個人輪流選擇每次家庭會議結束前的活動。今晚,我選擇猜謎。誰想要自願決定下一週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