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核電、天然氣、再生能源大PK 誰該是台灣主流?

煤、天然氣、核能與再生能源4種發電方式,到底哪一種最適合台灣?圖為德國的離岸風機。(資料照,顏麟宇攝)

從深澳燃煤電廠更新擴建計畫,到中油想在觀塘港蓋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再到「非核家園」政策與「以核養綠」公投的對立,長久以來的紛爭凸顯出全體社會對能源規劃的重視,以及未來穩定供電的需求。特別是去(2017)年發生815無預警地大跳電後,台灣到底要用肺、用愛、還是用什麼發電,引起廣大討論,自能源轉型進程一路延燒到選戰攻防。

現在的執政黨定調「非核家園」政策,目標在2025年核電歸零,燃氣、燃煤、再生能源發電比例「5:3:2」,但隨後擁核人士發起「以核養綠」公投,訴求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氣、燃煤「1:2:3:4」,與非核家園打對台。那麼究竟該如何看待能源規劃的議題?什麼樣的發電方式最適合台灣?

以我國目前使用最多,也最常被討論到的4種能源——煤、天然氣、核能與再生能源為例,其優缺點如下:

燃煤成本低廉 空污傷害大

一、煤電 

首先從我國使用最大宗的燃煤來說,其優點在於煤礦蘊藏量豐富,如今世界上仍有相當於4兆3千億油氣當量的煤儲量,約可再使用400年;燃煤發電最具競爭力的優勢在於成本低廉,加上煤的儲藏和運送容易,使用安全性高,可長時間運轉不停歇,故通常被作為基載電力使用,提供絕大部份的日常最低用電需求。

最大缺點在於會產生大量空氣污染物,如PM、硫氧化物、重金屬等,已有許多研究證實,長期暴露在PM2.5的環境下,將會提高發生肺癌、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致病風險。且燃煤更可說是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基於減少空污和降低碳排放、緩和溫室效應的角度,減少燃煤發電已成為國際共識。

20180208-台中火力發電廠。(台灣電力公司、台中市政府提供)
燃煤發電優點是煤礦蘊藏量豐富,缺電為空汙將提高肺癌風險。圖中的台中火力發電廠即以燃煤為主力發電。(資料照,台電提供)

核能發電穩定 核廢料處置難解

二、核電

長年來我國特別依賴兩大基載電力,一為燃煤、一為核能。擁核人士認為核電的優點在於發電穩定、且價格便宜、又不會排放污染物。但核電產業發展至今已逾60年,不少老舊的機組面臨除役,難以處理的核廢料問題也隨之浮上檯面。

除了核廢料以外,輻射外洩、核災等核安疑慮、甚至是除役後土地的恢復,皆是發展核電能以忽視的缺點。反核人士認為,若考量核後端處理與核安風險,核能的單位電力成本其實一點也不便宜。

 20181018-核一廠專題,核一廠反應爐本體。(顏麟宇攝)
核電優點是發電穩定、價格便宜,但核廢料處置難以解決。圖為核一廠反應爐本體。(資料照,顏麟宇攝)

天然氣污染較少 但價格高

三、天然氣

燃氣發電在碳排放和空污排放量上都比燃煤還低,其主要排放的空氣污染物以氮氧化物為主,硫氧化物與懸浮微粒皆偏低,更重要的是,如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曾多次公開強調,燃氣發電不會排放重金屬,而即便是超超臨界的燃煤機組仍有重金屬。但是天然氣價格較高,且其開採、輸送、儲存的過程中都有燃料外洩的風險,可能發生爆炸、釀成死亡災害。

澳洲擁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美聯社)
燃氣發電在碳排放和空污排放量都比燃煤低,但天然氣價格較高。(資料照,美聯社)

再生能源取之不竭 間歇特性是缺憾

四、再生能源 

目前國內把再生能源的發展主力放在離岸風電與太陽能光電上,兩者的優點在於,都屬於取之不竭的自然資源,發電能源本身不需要從國外進口,且發電過程中不會排放污染。 (相關報導: 林義雄要求公投否決「以核養綠」 黃士修直言失望:現在站出來還有什麼意義 更多文章

然而風能與太陽能最為人詬病的缺點,就是其間歇特性,日落後沒有缺乏日照、風場強弱不一,未來若要普及使用,勢必少不了儲能設備的配合。此外,太陽能板的鋪設有眩光、占用土地等問題、而廢棄太陽能板的回收追蹤也還不夠完善,不乏有處理業者擅自傾倒廢液的新聞傳出;風力發電時的噪音則曾被附近居民抗議,中部離岸風場的風機預定地更是接近白海豚的活動範圍。

太陽能板,潔淨能源,再生能源。(美聯社)
太陽能取之不竭,但其間歇特性難以穩定供電。(資料照,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