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三度重演 吳念真:外遇題材非常生活化,很多人都會遇到

綠光劇團《清明時節》今(2017)年將進行第3次公演,導演吳念真(中)和台灣文學作家鄭清文(左)舉辦對談記者會。(陳明仁攝)(陳明仁攝)

綠光劇團將於9月起第3度重演《清明時節》,團長羅北安17日就邀請編劇吳念真和原著者鄭清文召開記者會,羅北安表示,說到《清明時節》這齣戲,曾經有戲迷形容說:「如果10年看一齣,就是看《清明時節》。」這次重演的門票在7月6日開賣,至19日止台北、台中、高雄的3場門票平均已經賣出57%的位置,從此可知戲迷們多期待這部戲劇。

藝人羅北安(陳明仁攝)
綠光團長羅北安表示,說到《清明時節》這齣戲,曾經有戲迷形容說:「如果10年看一齣,就是看《清明時節》。」(陳明仁攝)

最希望哪部劇重演問卷 《清明時節》總在榜單

羅北安說,《清明時節》是台灣文學的首「步」曲,在過去進行問卷調查,問到最希望看見哪部劇重演時,《清明時節》總是在榜單上,因此特別選在2017年開啟第3次重演的計畫,《清明時節》首次登場於2010年,然後也曾在2013年重演,這次是睽違了4年後的再次公開演出,而之所以取名「首步曲」非「首部曲」,就是因為編劇吳念真希望以一步一步的方式,帶領民眾認識台灣文學。

羅北安也提到,其實鄭清文老師的原著小說《清明時節》中有2個故事,包含了《清明時節》和《苦瓜》,而綠光劇團版的《清明時節》特別的地方就是部分劇情和腳色是來自《苦瓜》,不是所有元素都是《清明時節》的故事。

20170719-綠光劇團「清明時節」,導演吳念真和台灣文學作家鄭清文對談記者會。(陳明仁攝)
綠光劇團《清明時節》今(2017)年將進行第3次公演,導演吳念真(左)和台灣文學作家鄭清文舉辦對談記者會。(陳明仁攝)

吳念真:為了鄭清文去念會計系和進銀行業

吳念真說,大家都知道自己過去的偶像就是鄭清文,說自己當初之所以去念會計系,就是因為想學習鄭清文在銀行業裡工作,吳念真今(17)日補充說,當時自己之所以會去念會計系和進入銀行業,最大的原因其實還是現實的考量,因為在退伍後希望可以盡快找到穩定的工作,所以就去念會計系並進入銀行,寫東西被人問時,才回答說有前輩在銀行上班,吳念真也提到,自己之所以會知道鄭清文老師,主因就是念高中時有位國文老師也會投稿,常會提到鄭老師的文章。

導演吳念真(陳明仁攝)
吳念真說,大家都知道自己過去的偶像就是鄭清文。(陳明仁攝)

鄭清文則說,大家都以為銀行業很輕鬆,3點半下班之後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但是事實卻不然,自己以前幾乎都是凌晨才下班,說3點半下班沒有錯,但是是早上的3點半,連少了100元都要努力找出來,而且當時連周六都要上班,也沒有加班費,說當時幾乎都是早上6點多到家,看新聞到8點之後就開始執筆寫長篇小說,這樣的生活一過就是2個月,就為了寫1篇小說,直說吳念真被自己騙了才去銀行上班,因為在銀行上班根本沒有時間進行文學創作。

台灣文學作家鄭清文(陳明仁攝)
台灣文學作家鄭清文說,大家都以為銀行業很輕鬆,3點半下班之後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但是事實卻不然,自己以前幾乎都是凌晨才下班。(陳明仁攝)

關於為何「首步曲」選擇鄭清文的《清明時節》改編?吳念真則說,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知道鄭清文老師比較好說話,加上當時自己本來就希望可以多多推廣台灣的「前輩」作家,所以就決定和鄭清文老師合作,結果「跟預想的一樣,不用講太多話鄭老師就答應了」;而針對自己的作品被改編為戲劇,鄭清文說,很高興又很意外,因為覺得自己所寫出來的東西太簡單了,不知道要怎麼在劇場上「演出來」不過真的很高興。 (相關報導: 《清明時節》三度回歸!吳念真:婚姻或外遇,都是探索愛的過程 更多文章

原要排《人間劇場7》 決定重演《清明時節》

吳念真說,其實根據綠光劇團的計畫,這個檔次應該要排的是《人間劇場7》,但是因為他要監修另一部2018年演出的音樂劇,實在沒有時間再進行新的創作,所以決定將《人間7》延到2018年,將《清明時節》進行第3次重演,吳念真說,外遇的題材非常生活化,很多人都會遇到,像是最近的新聞也有類似時事,而《清明時節》所想要探討的,就是外遇對周遭人物的影響,吳念真更強調,因為是第3次重演,相信演員的功力一定又也有提升;鄭清文則說,看到《清明時節》重演第3次,當然很開心,也說到戲比小說還要賣座、能有更多人透過戲劇而非文字的方式認識、接觸自己的作品真的很開心。

20170719-綠光劇團「清明時節」,導演吳念真和台灣文學作家鄭清文對談記者會。(陳明仁攝)
導演吳念真(左)說,外遇的題材非常生活化,很多人都會遇到,像是最近的新聞也有類似時事,而《清明時節》所想要探討的,就是外遇對周遭人物的影響。(陳明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