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文雄10月4日就任日本首相,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便與他通電話,台灣國安單位對此分析,有兩特點:
一、當下中日關係相對平順。相較於去年菅義偉上任首相,第10天菅義偉和習近平才通電話,此次的安排迅速。
二、與美國相比,拜登就職總統3周後拜習兩人才通話,這之間中美兩國的聯繫齟齬,部分被公開;上月拜習再次通話,美方發起,習近平「應約」通話。而岸田與習的電話,沒有誰啟動、誰應約的問題。相較於習近平婉拒拜登的會面邀約,日、中兩國仍共同運作推遲已久的習近平訪日。
中國買美國天燃氣綁長約不划算
中日兩國默契較順,中美關係扞格較多,中國大陸面對美國,做足了姿態。中國得到些面子,但美國得到的裡子更多。
例如,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本月4日表示,拜登政府質疑川普(Trump)政府與中方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因為這協議沒有觸及美國該關切的核心議題,特別是國家機器掛帥的中國經濟體系。在採購美國產品方面,去年8月川普政府的白宮經濟顧問柯德洛(Larry Kudlow)說,中方履行第一階段協議,加大力道買美國原料、農產品、工業產品,美國滿意,但戴琪不滿足中國的付出,她說中國曾承諾讓特定的美國產業受益,美國必須要求其履行。
戴琪也宣示了拜登政府的新打算,川普政府擬推動美中第二階段貿易協商,戴琪未表態第二階段協商是否在改朝換代後就消失了,但主張美國要回過頭來檢討第一階段協議,且把原本要放在第二階段協商的中國經濟改革議題,拿來作為當下的關切與要求。中國方面,對此沒有大聲抗議,以副總理劉鶴為首的外交動作,顯示中方不大力挑戰美國新設的規則。

加大力道採購美國天然氣,也是中國在貿易上向美方示好。2017年為了讓訪中的川普(Donald Trump)有面子,中國中石化與美商錢尼爾公司(Cheniere)簽備忘錄買液化天然氣,預計綁約20年。
後因國際市場價格有變,向美國買不划算,中石化與錢尼爾未完成協商。但中方終究要屈從美國的貿易壓力,10月11日中國新奧天然氣公司與美商錢尼爾簽下長達13年的採購和合約,這是中美貿易戰以來,最主要的天然氣合約。價格公式固定,13年不變,以美國灣區天然氣指標價(U.S. Henry Hub benchmark)為基準,再加上液化費用。長期綁約,對於購買力極強,天然氣來源多元的中國大陸,算不上是項好交易。去年廣東佛燃能源集團與錢尼爾的採購協商,合約期限5年,比起今年新奧採購案的13年,束縛少多了。 (相關報導: 你會讀到「鬼校」嗎?過半私立高中職5都管,瀕危審議機制仍未啟動 | 更多文章 )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油、氣消費國、世界第二大天然氣進口國,而美國是世界最大的油、氣生產國,2016年起,美國從天然氣進口國,轉型為出口國,天然氣成為美國輸出強項,美國理所當然瞄準中國市場,而中國的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40%,撥出點額度買美國貨,即使貴一點,犧牲裡子換得些對美外交的面子,對中共還算划算。美國賣給中國的天然氣,占美國出口10%,美國賺足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