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成本不到150元的新冠「唾液檢測法」加速研發,NBA球員也參一咖

一名男子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NBA籃球場測試點接受新冠病毒檢測。 (AP)

沃格爾斯(Chantal Vogels)一直在研究昆蟲。身為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醫學昆蟲學家的她,專業領域是蚊子、蜱蟲及其傳播的有害病毒。

「對人類的研究於我而言是全新領域。」她說。

然而,她最近的研究對象從細小的昆蟲變成了高大的人類——她所在的耶魯團隊試圖透過研究NBA球員,來解決美國目前最大的問題,這個族群對他們的研究課題來說有點不可思議。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8月15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給予該耶魯團隊一項緊急使用授權,允許他們使用一款名為SalivaDirect的產品,該產品用唾液替代咽喉拭子,檢測疑似患者是否攜帶新冠病毒。

FDA專員哈恩(Stephen Hahn)稱,SalivaDirect在效率方面具有「開創性」,川普普(Donald Trump)政府的檢測協調員吉爾洛(Brett Giroir)則表示,它「是病毒檢測的創新突破,能幫助減少對稀缺檢測資源的需求。」

下一個目標是證明SalivaDirect可以在無症狀人群中檢測出病毒,專家認為篩查無症狀人群,對防止無症狀傳染、抑制傳播至關重要。這項工作是在NBA的幫助下完成的。

把唾液吐到試管中與做鼻咽拭子檢測具有同樣效果,不少研究人員對這個想法都抱有極大的熱情,耶魯大學研究團隊就是其中之一。

FDA批准了可用於緊急情況的五種唾液測試,而SalivaDirect每份樣品的材料成本才不到5美元(約台幣146元),在實驗室裡不到三個小時就能檢測90份,這就代表能在不讓複雜的供應鏈增加太多壓力之下實現量產。

「這可能是個幫助人們恢復上班上課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傳染病專家博戈奇(Isaac Bogoch)說,「你再也不用把長長的棉花棒戳到鼻子或喉嚨深處了,因此獲取樣本更容易、更方便了,這一點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博戈奇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傳染病專家表示,目前仍迫切需要更便宜、更快速的檢測方法,包括在任何無菌容器中吐唾沫來做檢測,在經過驗證的疫苗或成功的治療方法問世之前,只有在全國普及這類檢測,才是恢復正常狀態的唯一途徑。

與其他唾液檢測不同,SalivaDirect不需用到昂貴的化學試劑或特殊的採集設備,產品價格低廉,易於獲取。樣品成本在1到5美元之間,可以送去任何實驗室做檢測。

SalivaDirect的另一個獨特之處是與NBA之間的聯繫。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祖克柏的遊說加劇了華盛頓對TikTok的擔憂 更多文章

耶魯大學醫學微生物學家懷利(Anne Wyllie)在做另一項唾液檢測研究時,意識到唾液可以成為應對疫情的武器。在分享了用唾液檢測診斷新冠病毒感染的可喜結果之後,懷利、格魯博(Nathan Grubaugh)和他們的團隊需要得到監管機構授權的驗證研究,才能將其產品提供給更廣泛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