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按著標準軌道前進的人生,必然失敗收場嗎?7年級女孩陳筱怡,原是知名保險業內勤、年薪高達17個月,卻在不到30歲拋下高薪回老家萬華賣咖啡。外人看咖啡創業是條「一年就會倒」的不歸路,在被多數台北人誤解「又髒又臭又亂」的萬華開店似乎更是想不開,陳筱怡卻在這裡用一杯杯咖啡找回屬於自己的人生,她的「呆待咖啡」也站穩2年,成為老萬華的人氣新風景之一。
「我覺得大家對萬華的印象就那幾個地方,只會去龍山寺跟夜市,覺得萬華很髒很臭很亂,但我還是想說,萬華有我們這樣的小店、有很多好的故事,只是缺乏讓你知道……」
希望自己熱愛的咖啡香氣也能在家鄉綻放,本著這樣簡單的想法,年紀輕輕的陳筱怡在不到10坪小店面站穩成為咖啡師,讓在地居民、工地大哥、往來遊客有了個可以舒適度過午後時光的空間,也讓陳筱怡擺脫過去人生「活著就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用來買吃買衣服買感冒藥」的迷惘,也因為回到自己的家鄉討生活,再次體認到萬華人們隨時願意伸出援手的溫暖人情味。
年紀輕輕的陳筱怡在不到10坪小店面站穩成為咖啡師,讓在地居民、工地大哥、往來遊客有了個可以舒適度過午後時光的空間,也讓陳筱怡擺脫過去人生「活著就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用來買吃買衣服買藥」的迷惘(謝孟穎攝)
擁有高薪卻失去健康、懷疑「人生是為了什麼」 她決心回家鄉「創造想要的環境」
說起開咖啡店創業這回事,過來人陳筱怡要大家先冷靜,先問問自己創業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賺錢就不要創業,開咖啡店就不要想賺錢了!開咖啡店要100萬,這100萬拿去喝咖啡,你每天喝,喝到死都喝不完!」
那到底為什麼要想不開?開店以前的陳筱怡也是個普通上班族,進入知名保險業公司當內勤、有著優渥的17個月年薪,之所以跳入創業這大坑,一個最主要的動力就是「創造自己想要的環境」。
原先薪水雖然可以帶來很好的物質生活,陳筱怡發現自己天天在做的事情很重覆,送出很多簽呈如機器般運轉,不知道自己為何工作,只能想著薪水可以買衣服、可以吃好吃的,人生被工作支配,工作賺的錢也是為了讓自己快速獲得一些「能量」才有動力繼續走下去,就連運動也不全然是為了自己快樂,而是坐辦公室坐到發胖的不得已。
長期下來陳筱怡也意識到身體變差了,非常容易感冒、每個月都在感冒,「一直咳,一直咳,狂咳!」終於,她發現自己身心出狀況──
「每天睜開眼睛都先嘆氣,唉,要上班啊!那時候覺得生活很沒有目標,我大概花兩個月時間一直問自己很像鬼打牆的問題:到底人生是為了什麼?睡前那剎那都在想,嗯,活著是為了吃,要吃的話要有錢,然後賺錢是為了……就無限循環一直問這問題……」
這似乎是年輕人們必然面對的難題,為了生存投入職場,卻落得失去生活品質。有些人的選擇或許是跳槽,但陳筱怡想到:「換個工作、換個環境或許有機會改變現在狀況,但到底怎麼改變,好像把答案丟給別人決定而已……這樣只是在try,不如創造你想要的環境!」
「換個工作、換個環境或許有機會改變現在狀況,但到底怎麼改變,好像把答案丟給別人決定而已……這樣只是在try,不如創造你想要的環境!」(謝孟穎攝)
「我不想在萬華以外的地方開店」小店看見在地老客人情味:工地大哥7天沒來,就一次喝7杯咖啡
離職開咖啡店看似灑脫,陳筱怡的創業卻是步步思考的結果。決定開咖啡店以後她並沒有馬上離職,而是開始認真跑店、觀察記錄各家咖啡特色,離職後去上各種餐飲課程,過程也意識到:「原來他講的我都知道,我都可以講課了!」
發現自己最喜歡的還是咖啡、咖啡知識也在一般人水準之上以後,陳筱怡決定先去連鎖咖啡店工作,那裡雖然學不到手沖咖啡的味道,陳筱怡說她的目標是練習「在吧台的氛圍」,可以很快沖出十幾杯的同時維持穩定性,這是賣咖啡基本功,人多時也不能慌亂。
發現自己最喜歡的還是咖啡、咖啡知識也在一般人水準之上以後,陳筱怡決定先去連鎖咖啡店工作,那裡雖然學不到手沖咖啡的味道,陳筱怡說她的目標是練習「在吧台的氛圍」(謝孟穎攝)
做足準備以後陳筱怡決定在艋舺服飾商圈租下小店面,一開始鎖定的是商圈老闆與客人們,「我覺得這邊店很多,大家也是人,也想喝咖啡吧」,但結果與陳筱怡預想的完全不同──開業頭一年沒半個商圈老闆與客人上門,第一天也只有一個客人,是附近車站飯店的裝修工地大哥,坐很久。
那時陳筱怡才意識到,工地現場隨時都有狀況,監工習慣找個地方待著,一有事就隨時返回現場。試營運那天店裡就只有大哥一個客人,但在那之後,只要有人要找,大哥就說「來呆待」,在這裡開會。就這樣來到呆待的工人越來越多,成為撐起呆待的第一批主力。
呆待咖啡初期的主力商品是濾掛咖啡,「上班族很愛喝咖啡但沒什麼時間喝咖啡,客人沒到我店裡沒關係,我可以賣濾掛給他們」(謝孟穎攝)
在陳筱怡的觀察裡,工地人其實是很喜歡喝咖啡的,而且一旦信任老闆以後可以喝得很海派,她記得有個火哥曾經7天沒來,只是稍微聊一下,火哥竟說:「好啊,那我今天就喝7杯!」後來雖然工程結束了,火哥還是時不時會來坐,也跟親朋好友介紹,一個牽一個,客人就這樣默默發展出一群萬華人。
「萬華人真的滿好的,只要認真經營,他們就會支持。」這是陳筱怡開店以後更加深刻認知到的家鄉風貌
「萬華人真的滿好的,只要認真經營,他們就會支持。」(謝孟穎攝)
人們常說萬華很有「人情味」,而具體來說什麼是人情味,陳筱怡舉了個例子──某天她只是在店裡跟客人聊到剛才商圈變電箱爆炸了,客人一出去她姐姐就衝進來:「陳筱怡妳還好嗎?」那天警車聲音來得晚,但在警車來之前,她就在商圈群組看到大人們紛紛叫著:「大家快點都拿滅火器去滅火!」
這是跟陳筱怡過去在大安區工作時完全不同的面貌。大安區就是個工作討生活的地方,下班後大家各自回去,買杯咖啡也是純粹商業行為,但在萬華,可能買個東西會被問「最近怎樣」、「要去上班喔」:「雖然他們可能都問你一樣的話,像你吃了沒,我覺得這邊人情味不一樣,感受不一樣,所以我不想在萬華以外的地方開店……這邊的人看到有人有事會衝上去幫忙的,也不是說我們都很熱心,但相較於台北其他地方,我們這邊的人是比較願意伸出援手的。」
撕除家鄉「危險」、「髒亂」、「落後」標籤 她賣咖啡也帶人認識美麗萬華
說起人們對萬華到底有什麼誤解,陳筱怡記得有個部落客問搭檔「你對萬華的印象是什麼」,對方立刻回:「危險?」那是哪些地方危險?那人說了好幾個地點,竟都不是在萬華區。
「危險」、「髒亂」、「落後」,多數台北人給萬華貼上這些標籤,卻很難看到萬華美麗的老街區老房與人情味,還有正在綻放的青年創業店家們,而陳筱怡在今年夏末串連年輕人發起的「萬華老城咖啡香」活動,就是藉由介紹在地咖啡店的集點活動與導覽,讓人們一邊認識咖啡也一邊認識萬華。
「我想要簡單一點的生活。」「但她最近人生很精采喔!」(謝孟穎攝)
確實,這是跟坐辦公室那時截然不同的生活。過去在公司上班就是天天跑簽呈,如今的陳筱怡卻是一邊站穩咖啡店腳步一邊想著還能為家鄉做什麼,在萬華發展出一套咖啡老城基隆的「咖啡地圖」也介紹此地風景。
雖然每天都是窩在同一個小空間,陳筱怡說最有趣的是會遇上各式各樣的人、告訴她各種不一樣的故事,甚至連以前沒那麼熟的朋友知道陳筱怡開店以後都會來,或是沒在同個單位的主管,「以前上班很忙,反而沒什麼時間好好跟那些人閒聊啊。」
最為精采的,或許還是「找回真實的自己」──揮別大企業的陳筱怡,如今沖著自己喜歡的咖啡、在自己最喜歡的家鄉開店,最重要的是可以調整自己生活步調:「不管是怎樣的上班族,老闆叫你做什麼就做什麼,開店的話,雖然你也會被一間店綁住,看你要不要放下而已,有事可能就店休,像之前我姪女兩周歲我要幫她慶生,就公告說不開店了,涼粉還罵我說:『有些人每次來就說,妳到底什麼時候開!』」
能自己決定要怎樣的生活步調,天天生活都有目標,都有不可思議的緣份。「這是比賺錢更重要的,我們就是一個心靈富裕、口袋貧窮的咖啡館老闆。」(謝孟穎攝)
開咖啡店確實不如大眾所想「輕鬆煮咖啡跟客人聊天」的浪漫情懷,在萬華開店的多數年輕人們是抱著口袋貧窮的覺悟,然而這些年輕人的努力也翻轉了過去知名部落客對萬華「咖啡沙漠」的評價。如今陳筱怡改變自己的人生也試著改變人們對萬華的印象,不按著標準答案走的人生,依然可以精采萬分。
地點: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282巷6號營業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6時,周三與周末延長至夜間9點,周二公休,不定休
認識更多萬華在地好店,請見「萬華老城咖啡香」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