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媒體報道,在中國政府決定解除嚴厲的新冠「清零」防疫政策後,該國多地的火葬場正疲於應付目前的狀況。
駐北京的美聯社記者姜大翼(Dake Kang)探訪了首都的東郊殯儀館及火葬場,這裏被列為新冠死者指定火葬場地。
「人們把棺材推出來,念著死者的名字,同時有一二十人站在外面等候。」身在北京的姜大翼向BBC表示。
他採訪了殯儀館附近一帶的商店店員,他們都表示注意到這些天進出的人增多了。
「他們當中有一個人具體說到,他們估計這裏一天有大約50到100人被火化,平常本來一天通常就是幾十人,」姜大翼說。
殯儀館比平常忙碌的地方,不僅僅是有2200萬人口的北京。
法新社報道,從中國東北到西南,火葬場工作人員都說他們疲於應付一直在增加的死者。
在北京東北約700公里的瀋陽,一名殯儀館員工表示,有些死者遺體積壓長達五天未有火花。
他說,火葬場是「徹底擠滿了」。
「我沒見哪一年是這樣的。」
不過,姜大翼表示,現在不可能判斷新冠死亡人數上升了多少。
中國當局在周二(12月20日)僅報告有五宗新冠死亡病例,周一隻有兩宗,是數星期以來首次報告新冠死亡。
12月初,中國在公眾抗議事件之後將其全世界最嚴厲的新冠防疫限制部分解除,而同時人們擔心新冠疫情可能會嚴重影響這個目前免疫率相當低的國家,因為它從疫情全球大流行開始就基本上是對外封閉。
中國各地火葬場現狀
姜大翼探訪北京東郊殯儀館兩天後的周日,路透社報道,運載遺體的靈車和轎車在車道上排起長隊。
火化在持續進行,多根煙囪在冒著煙,東郊殯儀館外能看到停著約30輛車。
有影片顯示家屬在北京同一個火葬場外等候親人的骨灰。
彭博新聞社(Bloomberg)和天空新聞台(Sky News)報道,一些火葬場外有警察駐守。
「近日收集的遺體數量是之前的很多倍,」重慶一個火葬場的員工向法新社表示。
這名不願具名的員工稱,火葬場的冷藏櫃已不足夠應付遺體數量。
「我們不確定(是不是跟新冠有關),你得去問領導。」
但是,領導們並沒有說太多。
新冠感染病例急劇上升
「我跟一些家屬談過,他們說親人是在家屬新冠陽性之後去世的。這很奇怪,因為當時官方的死亡數字是沒有新冠死亡報告病例。這可能是因為中國統計新冠死亡數字的方式而變得奇怪,」姜大翼說。
自2019年末武漢最先爆發新冠疫情進行成為全球大流行以來,中國報告了5242宗新冠死亡病例——以全球標凖來說,這是一個非常低的數字。
但是在周二,中國當局透露,只有在新冠感染者死於肺炎和呼吸功能衰歇的情況下才會被定義為新冠死亡。 (相關報導: 回顧蔣介石壯志未酬的「反攻大陸」,美國學者推崇昔日華府的靈活戰略:不可被台海兩岸拖入「不想要的戰爭」! | 更多文章 )
「感染者如果是心臟病發或者心血管疾病導致死亡的,就不會被列入這一類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醫師王貴強說。
中國的新冠死亡數字統計之惑
中國在周二(12月20日)公布其新冠死亡病例的統計標凖,只將患肺炎等呼吸道疾病致死的病人列作新冠死者,這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指引並不相符。
根據中國的標凖,周二和周一的新冠死亡數字分別是五宗和兩宗,此前兩星期的新冠死亡病例數為零。
世衛組織稱,各國用不同方式計算確診和死亡人數,導致不同國家之間的新冠疫情影響難以比較。因此很多國家用「超額死亡」來進行統計——這指的是比疫情前通常情況下的死亡人數超出的數字。
這種計算方法會將並非直接死於感染新冠的人列入新冠死亡統計,這些人死於併發症以及因醫療擠兌而未能及時就醫。
而中國嚴格將新冠致死的標凖定為須有證據顯示病人因病毒而造成肺損傷——這須通過掃描判斷。
官方中新社報道,感染新冠後因基礎疾病死亡的,不計入新冠死亡病例。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開始以來,中國統計的新冠死亡人數為5200多人,相當於每100萬人當中有3人死亡,相比之下美國則是每100萬人有3000人死亡,英國則有2400人。
核酸檢測規模的減少亦導致人們擔心,官方統計的感染數字已大幅低於實際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