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俐落穩重的西裝下,藏著色彩鮮豔的襯裡,對 Paul Smith 來說,經典中帶有叛逆(Classic with a Twist),雖令人意想不到,卻是生存之道。從一位設計師、一個 LOGO 到一間響亮全球的品牌公司,Paul Smith 始終用破格的視角,使設計「超越」設計。套用他所講的一句話:「我喜歡混合那些令人無法預測的事情,那些你永遠不會想到可以並存的樂趣。因為設計從來不該只依循規則公式。」不只如此!Paul Smith 也在發表會現場與記者們分享:「我希望大家來到這個展覽,能看到我謙遜的開始;如果你能夠從中得到些什麼,那麼隔天,你或將開始改變你的餘生。」會不會我們也因為他的隻字片語,對人生有所改觀呢?來聽聽他怎麼說吧!
Paul Smith 是英國經典和剪裁風格的代名詞,還是一個 Big Name!他在全球時尚領域創造了一股獨特的模式,以顛覆細節、致力工藝的同心圓向外擴張,將時尚、建築、影像、音樂、藝術及生活之間的隔閡抹去,使品牌成為「流動的概念」。今天,Paul Smith 不僅是一件衣服、一台車、一盞燈,還是一種生活態度。
如此拒絕規則的自由意念設計,深深影響了整個品牌的思考維度;從 1970 年創立同名公司到現在,Paul Smith 依然保持著幽默與好奇心,向世界提問。「我總是以這樣的方式感到自豪,那不是幼稚,而是像孩子般地提出問題,一種開放的心態。畢卡索說他花了一輩子,只為了嘗試像一個孩子作畫,那也是因為他渴望自由。」Paul Smith 在某次採訪中這麼回答。
佔領感官的跨界聯名
圍繞扎實裁縫工藝及優雅的英式幽默,Paul Smith 近五十年的時尚演進,也衍生強烈的商業營銷意識;他的設計活力與無可取代的識別標誌,不只活躍於時尚界,無限擴大的設計生態鏈更進化為日常生活中的任何靈感;遍布全球 73 個國家的販售,讓 Paul 名列世界上成功的時尚商人,亦引起全球知名品牌爭相跨界合作,像是與 Mini Cooper 合作推出的 24 色全印刷經典條紋車《MINI Paul Smith》、Anglepoise 的設計燈具《Type 75》、聯名Cappellini 推出的家具系列《Mondo Collection》、與 Land Rover 聯名的客製化《Defender》、德國徠卡《LEICA X2》或瑞士筆廠卡達 Caran d'Ache 的《849 Paul Smith》...等聯名,都道出 Paul Smith 對色彩與線條的獨特辨識度,讓人在生活中耳目一新。
(相關報導:
曾經落魄到男友拒承認,後來創全球最強品牌!登時代百大人物,孤兒Coco Chanel血淚奮鬥路
|
更多文章
)
Paul Smith 與 Mini Cooper 合作推出的經典條紋車《MINI Paul Smith》,以俏皮跳躍的色彩,替經典車款增童趣性格。(圖/Paul Smith,MOT TIMES明日誌提供)
隱藏在頂尖設計腦內的靈光
Paul Smith 在全球的知名度,除了揭示他對創作的獨到見解外,亦反應出其深深沉浸在視覺藝術及流行文化的原力;他作品的靈感異常地廣泛,甚至還是個舉世聞名、愛收藏的「囤積者」;位於倫敦 Covent Garden 的辦公室及地下室,更被戲稱為「愚蠢的部門」,裡頭放置各種形式的古怪物件,就連辦公桌也形同開放的展示平台;擠滿瘋狂色彩、全球設計標本及大量書籍。「在一個充滿事物的世界裡,一切看起來都很像,然而這更突顯出『個人主義從未如此重要』;作為設計師,你必須『騰出空間來打破規則』。」Paul 在 2014 年 Design Museum 的策展前夕這麼說。
走入 Paul Smith 位於倫敦柯芬園的辦公室場景,他所收集的各種怪奇物件,展示出強烈的個人風格。(圖/Paul Smith,MOT TIMES明日誌提供)
創意發生的地方 !工作室中彩色繽紛的素材,為Paul Smith 帶來源源不絕的設計創意。(圖/Paul Smith,MOT TIMES明日誌提供)
這次繼英國、比利時、日本後,台灣將成為全球第四個展出「Hello, My Name is Paul Smith–英國設計鬼才 Paul Smith世界巡迴特展」的國家。設計迷們能於台北華山近距離感受 Paul Smith 靈感來源的創意,走入這位頂尖設計腦內重地。有趣的是,展場內重現 Paul Smith 當年位於 Nottingham Byard Lane 大小僅有 3 米 x 3 米 的第一家店鋪,以真實場景見證品牌成為時尚領導的生涯起點;「Inside Paul's Head」為名的數位空間,則是運多媒體呈現各種靜態與動態影像,邀請各位領略 Paul 腦中激盪靈感的過程,他更笑稱:「當你從這個空間走出來的時候,你可能需要一枚阿司匹林來鎮定你所看到的驚奇想法。」
展覽完整重現 Paul Smith 於 1970 年在英國小鎮創立的第一家店舖,僅 3米 x 3 米的狹小空間是時尚品牌的起點。(圖/Antony Crolla,MOT TIMES明日誌提供)
靈感與創意的重量級殿堂
依循著靈感與創意的展覽主軸,「Paul’s Art Wall」展示了 Paul 從十歲開始收集與創作的圖畫及照片,超過 500 件包括 Andy Warhol、David Hockney 和 Banksy 等著名藝術家的作品,都是從倫敦工作室中精挑細選出來,而裡頭也隱藏著Paul妻子Pauline Denyer 的畫作。而「Paul’s Office」區域,則是完整呈現靈感的創始地;人們能在 7 萬顆鈕釦所組成的巨大牆面「The Button Wall」,窺探 Paul Smith 專注色彩符碼與獨具巧思的講究細節;另外,「Posted Objects 郵寄禮物」區域展出來自世界各地貼上郵票就寄給Paul的的禮物,以幽默莞爾的方式,解釋這位偉大收藏家的私下喜好。「Collections 經典服飾」、「Collaborations 聯名品牌」與「The Shops 全球門市」場域,更齊力分享這位頑童紳士包羅萬象的創意英式觀點,為展覽再添高潮。
「Hello, My Name is Paul Smith–英國設計鬼才 Paul Smith世界巡迴特展」,展現了一位頂級設計師致力於創新的熱情,並探究工作背後的靈感構成。正如同 Paul Smith 所說:「You can find inspiration in everything. If you can't, then you're not looking properly.」(人能在一切事物中找到靈感。如果你沒有,那麼一定是用錯方式了。)
MOT TIMES明日誌與 Paul Smith 的獨家對談
Q:如果你可以回到 20 歲的年輕時期,你想做什麼改變?A:我不後悔現在做的每一件事、踏出的每一步,都很享受其中。但如果真的要說的話,應該是再受好一點的教育吧。
Q:從 Paul Smith 創立以來,你從顧客身上學習到了什麼?A:我很喜歡你問的這個問題。設計是關於「溝通」,這意味著知道什麼時候該「聽」而不是「說話」;我到現在還會常常到 Nottingham 的創始店,實際和客人聊天,聽聽他們對於商品、裝潢或任何世代潮流議題的一些想法。Paul Smith 至今,所有的商品都是立基於這樣的需求。
離場前的區域,一盞等比放大 Anglepoise《Type 75》聯名檯燈,照著一張巨大便利貼;上頭寫著:「Everyday is a new beginning」(每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圖/MOT TIMES明日誌提供)
聽完以上 Paul Smith 的精彩分享,是否有觸動到你內心深處呢?想知道更多關於 Paul Smith 的大小事,千萬別錯過 6 月17 日開始在華山登場的「Hello, My Name is Paul Smith–英國設計鬼才 Paul Smith世界巡迴特展」展覽,Paul Smith 的一切秘密,都在這裡為你揭開。
▌展覽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