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67歲的退休銀行家高達姆,今年2月接種第一劑新冠肺炎疫苗「Covishield」時,尼泊爾確診數量還很少。三個月後的現在,該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呈指數型上升,每日新增8000多例,導致醫院病床和氧氣短缺,該國大部分地區也陷入封鎖。
高達姆(Uddhab Gautam)不知道何時才能獲得第二劑Covishield,他在首都加德滿都的家中,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我年紀大了,擔心會感染病毒。」Covishield就是台灣所稱的「AZ疫苗」,由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研發,印度血清研究所(SII)生產。
高達姆的困境與全球數百萬人所面臨的相似──隨著「世界藥廠」印度疫情加劇,本地疫苗廠迫切需要供應本國人口,全球最大疫苗製造商「印度血清研究所」無法再出口其產品。印度血清研究所明確表示,已經停止提供疫苗給COVAX(新冠疫苗全球取得機制)平台,最快要到今年年底才會開始出口疫苗。
COVAX本意是分散疫苗研發風險,並在今年底前確保疫苗公平分配,尤其要讓經濟弱勢的高風險國家也能得到疫苗保護。對於依靠COVAX來控制自身疫情爆發的發展中國家而言,這構成了巨大危機。全球新冠疫苗劑量短缺高達1.4億,到6月底將達到1.9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擔憂地表示,目前沒有解決短缺問題的時間表。

COVAX為什麼會缺乏疫苗?
印度是全球學名藥(generic drugs)及疫苗的最大製造國,6家疫苗大廠與數家小型生產商都在印度,製造小兒麻痹、腦膜炎、肺炎、輪狀病毒、卡介苗、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德國麻疹等各式疾病的疫苗。為對抗新冠肺炎,印度有超過6家醫藥公司投入疫苗研發工作,其中一家即是創立53年的最大疫苗製造商「印度血清研究所」。
去年,印度血清研究所承諾向COVAX提供2億劑疫苗。根據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說法,今年2月至5月之間,印度血清研究所應交付逾1.11億劑,銷往非洲和亞太地區等國家,但截至25日,該製造商僅通過COVAX分配約3000萬劑。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說法,印度血清研究所交付延誤,加上「疫苗民族主義」(vaccine nationalism)還有疫苗生產能力有限、資金匱乏等,都是COVAX計劃難以實現目標的原因。COVAX本應已提供1.7億劑疫苗,但根據數據,截至25日,它僅向125個國家和地區提供7100萬劑,印度血清研究所製造的疫苗佔了其中快一大半(42%)。

疫苗生產國用盡世界各國也需要的劑量,GAVI希望能於今年第3季恢復交貨。印度僅有3%人口接受了兩劑疫苗接種,印度血清研究所上週表示要先全力供應本國需求時,透露它已累計交付超過2億劑給印度政府。該製造商執行長普納瓦拉(Adar Poonawalla)表示:「我們將繼續擴大製造規模,並優先考慮給印度,我們還希望在今年年底之前開始向COVAX和其他國家供貨。」 (相關報導: 中國怒斥「實驗室外洩病毒」論:譚德塞「叛變」,佛奇更是「背叛了中國的科學家」 | 更多文章 )
普納瓦拉說,該製造商無法「以犧牲印度人民的利益為代價」來出口疫苗,並將「繼續竭盡所能,支持印度的疫苗接種計畫」,「我們會有如往常一樣,努力不懈地與政府合作,為人類盡最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