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讚國觀點:馬英九的終戰/站

作者指出,前總統馬英九(見圖)自任總統期間到回歸平民,始終是為了自己的歷史定位而戰。(資料照,盧逸峰攝)

前總統馬英九當過兵,但没打過戰。其實,在1950年後,出生於台灣的幾百萬人(馬英九生於香港),都没打過戰,不知戰争為何物。台灣人一向没有攻打他人的意念,包括對案的中國人。

馬英九當了8年三軍统帥,但没帶過兵,更没打過戰。其實,在1958年後,在台灣當過總統的6個人,都没打過戰,不知戰争為何物。台灣一直没有侵略他國的企圖,包括對岸的中國。

在2016年卸任後,馬英九似乎一直在打仗,打一個人的戰争,儘管只是象徵性的口水之戰,無役不與。馬英九到底為誰而戰,又為何而戰?

我們不是馬英九,很難了解他内心真正想些什麽。如果社會心理學的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有任何啓示,雖然缺乏直接證據,我們大致可以從馬英九的言行舉止,推斷他會為誰而戰,或者不會為誰而戰。

即使當過主席,馬英九不會為中國國民黨而戰。

20161020-國民黨中央黨部記者室發言台及黨徽。(顏麟宇攝)
作者認為,即使當過國民黨黨主席,馬英九並不會為國民黨而戰。(資料照,顏麟宇攝)

過去幾十年,國民黨與中國共産黨眉來眼去,關係瞹昧,國共兩黨早已一笑泯恩仇,從當年中國内戰的你死我活,演變成今天隔著海峽的相濡以沫。馬英九所謂的「九二共識」,已被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一個中國」公然綁架,他也不太計較。在如此交集下,馬英九不戰而降,根本没有必要為國民黨而戰。國民黨可能也不需要他出戰,免得礙手礙脚。

既然不為國民黨而戰,馬英九更不會為民主進步黨而戰。

從陳水扁興起後,民進黨一向是他的宿敵,避之唯恐不及。不管是想像或實際,在各種内外戰場上,馬英九没有聯手中共,由前鋒或側翼打撃民進黨,已經算是相當有節制了。假如中國兵臨城下,台灣坐困愁城,則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中國出手攻打台灣,台灣人不至於坐以待斃,不過,馬英九不會為台灣人而戰。

臺灣人民只有2300萬人,比起14億中國人,算是滄海一粟。民進黨以台灣人的代表自居,堅持台灣人民當家作主,在他看來,民進黨不值得信賴,台灣人民更是盲從。馬英九從來不懂,台灣人的身份認同,不必靠打仗而來,而是一種自由人的印記。

2018年11月24日,台灣九合一選舉,民眾排隊投票(AP)
作者表示,馬英九不懂的是,台灣人的身份認同並非靠打仗而來,而是一種自由人的印記。示意圖。(資料照,AP)

馬英九曾自稱是「新台灣人」,活著是台灣人,死了是台灣鬼。認真想想,他的宣稱恐怕只是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時一刹那的感受,特别是前總統與前國民黨主席李登輝拉著他的手那一刻。馬英九也是人,人不全是理性的動物。

人善變,政客更是多變。當馬英九以總統之尊,高舉雙手為「九二共識」奔走呼號時,他就不再是台灣人了。在他眼裏,所有台灣人都是不折不扣的中國人,只有笨蛋才會為不存在的台灣人而戰。馬英九並不笨,更何况他有哈佛大學的法學博士學位。

不為台灣人而戰,馬英九吃台灣米,喝台灣水,總可以為台灣這塊滋養他的土地,挺身一戰吧?

抱持如此信念的人,不免要失望了。過去幾年,當中國在他的出生地香港為所欲為時,當香港人被中共騎在頭上時,馬英九都顧左右而言它,不吭一聲。台灣頂多是他短暫落脚的彈丸之地,面對侵門踏户的中國大軍,螳臂當車,無疑自尋煩惱,不知死活。 (相關報導: 馬英九提「首戰即終戰」挨批 羅智強打臉:出處來自蔡政府 更多文章

其實,馬英九不會為任何人而戰,只為自己而戰。他到底為何而戰?無它,為了一己的歷史定位。馬英九與習近平於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舉行兩岸高峰會,多少是個起手式,投石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