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美國重返東南亞,與中下個激烈戰場是菲律賓〉一文中,討論到拜登時代的印太政策:美國以五眼集團、美日澳印四邊安全對話(Quad)、東亞軍事同盟條約體系、拉攏歐盟、引入英法德等在太平洋有傳統利益的歐洲海洋國家等工具,在中國周邊布陣,先打造好外圍,再準備重返東南亞。但這個「外圍」有兩個不穩定因素,一南一北:南面的紐西蘭,北面的南韓。
南韓是美國印太體系的北部軟肋。美國在南韓雖然駐有重兵,然而印太四邊卻拉不上南韓成爲「五角」。歐巴馬(Barack Obama)和川普(Donald Trump)時期都曾想把南韓和日本拉在一起,打造「東亞北約」,但南韓對此不感興趣。南韓不肯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有三大原因:
南韓不願在美中之間選邊的三大因素
拜登時代是否會承認川普時期在北韓問題上的「成果」是文在寅關切的,因爲這是他最大政績之一。圖為2019年2月28日,越南河內川金會。(美聯社)
首先是朝鮮(北韓)因素。其他印太國家感受到的最大威脅是中國,但南韓的最大威脅是北韓。過去幾年,北韓領袖金正恩在國際外交場合縱橫捭闔,顯示他絕非原先國際輿論認爲的缺乏理性的暴君。但北韓畢竟是個獨裁政權,決策基本也是在金正恩一念之間,所以無法用完全理性思維去判斷。
川普放棄了美國對朝核問題傳統的「徹底、可查證、不可逆的無核化」(CVID)做爲領袖會面的前提,經過三次元首會面,美朝關係在態度上有所改善,但實質議題無寸進。自從川金越南會面破裂之後,雙方關係還倒退。北韓已不再提「放棄核武器」,一般估計,北韓現在已擁有核武,很難回復到無核化議程。拜登時代是否會承認川普時期在北韓問題上的「成果」,是南韓最關心的問題,更是文在寅最關切的,因爲這是他最大政績之一。
第二是日本因素。左派文在寅政府重新惡化了朴槿惠政府時期大大改善的日韓關係。文在寅否認朴槿惠與日本簽訂的慰安婦最終解決協議,又激化了日韓之間的竹島(獨島)矛盾,更在供應鏈問題上互相制裁。這些矛盾若不緩解,南韓很難加入日本有參與的安全體系。
中國不但是南韓最大貿易夥伴,更是南韓最主要貿易順差來源。中韓貿易結構注定了南韓不能太過得罪中國。
第三,中國因素。中國是北韓背後最大支持者,南韓因此不能和中國關係搞僵。此外,中國與南韓經濟結合非常緊密,中國不但是南韓最大貿易夥伴(貿易總額超過第2名美國約80%),更是南韓最主要貿易順差來源。在2019年,南韓從中國(含香港)得到的貨物與服務貿易順差為609億美元,而南韓全年貿易順差是389億美元。中國從南韓進口電子零件,再生產電子產品賣到美國,是舉世聞名的貿易鏈。中日貿易量雖比中韓大,但日本經濟總量比南韓大,且日本對中國處於貿易逆差。中韓貿易結構注定了南韓不能太過得罪中國。
(相關報導:
黎蝸藤專欄:美國重返東南亞,與中國下個激烈戰場是菲律賓!
|
更多文章
)
美中關係惡化後北京極力拉攏首爾
三月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左2)和國防部長奧斯汀(左1)與南韓國外交部長鄭義溶(古2)及國防部長徐旭(右1)展開2+2會談。美韓外長與防長18日舉行「2+2會談」,(美聯社)
在美中關係惡化之後,中國就有意拉攏南韓。比如薩德防禦系統事件中,中國一度制裁南韓,令南韓企業叫苦連天。中國雖然和南韓有「離於島」(中國稱蘇岩礁)之爭,但該地掌握在南韓手中,而且中國也沒有激化這個爭議。中國保留激化爭議的後手反而可牽制南韓。中國在各場合經常强調和南韓的共同利益──特別是打日本牌。最近日本宣佈要排放處理過的核廢水,中國就拉上南韓反對。今年四月,中國外長王毅在廈門會見南韓外長鄭義溶,繼續拉攏南韓。
由於以上因素,美國要拉攏南韓對抗中國一點也不容易。拜登時代美韓關係如何走,對美中對抗和印太局勢影響重大。
拜登上台未幾即和韓國總統文在寅通電話。三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與南韓國外交部長鄭義溶及國防部長徐旭展開2+2會談。文在寅5月19日至23日訪問美國,成爲繼日本首相管義偉之後第二個訪問美國的外國元首,也是第二個和拜登面對面會面的元首。在美國東亞外交中,日本和南韓總是為先後次序、訪問時間長短這些細節爭個不休。拜登上台後沿用傳統的先日後韓的位次,無論通電話、2+2會談還是元首訪美,南韓都在日本之後。不過,拜登把南韓放在所有外國中的第二位,會談時間和宣言長度都超過日本,也算是非常高的待遇了。
這次美韓峰會中,雙方關係獲得重大進展。今年是韓戰70周年,會後雙方發表《美韓領袖聯合聲明》中,除了共同緬懷戰爭情誼、承諾同盟關係不變等「例牌」之外,還有非常多實質性内容。美國先送給南韓多份大禮。
拜登把疫苗當大禮送文在寅
通過「韓美全球疫苗合作計劃」,莫得納疫苗授權在南韓生產。這是莫得納疫苗第一個國外生產基地。這可讓南韓也對其他國家打起疫苗牌。(AP)
首先,在南韓目前最迫切的疫情問題上,美國答應全力供應疫苗。從去年至今的大流行,大家都已經清楚「疫苗爲王」的道理。嚴防死守固然有用,但只有社會注射疫苗達到群體免疫效應,生活才真正可以回復正常,也可以和國際正常交往──特別是變種病毒出現之後傳染力更大。南韓雖然自己也開發疫苗,但進展不夠快。現在世界上疫苗以美國的莫得納和美德合作的輝瑞/BioNTech這兩種mRNA疫苗保護率最高(打完兩針均可達95%左右)。美國手握的疫苗就是最大的外交武器。
通過「韓美全球疫苗合作計劃」,授權莫得納疫苗授權在南韓生產。這是莫得納疫苗第一個國外生產基地,不但可供應南韓,還可讓南韓對其他國家打起疫苗牌。
這次會談中確定了南韓位於美國優先供應疫苗的國家之列,特別是將向與駐韓美軍有緊密接觸的55萬名南韓軍人捐贈疫苗。更重要的是,通過「韓美全球疫苗合作計劃」(KORUS Global Vaccine Partnership),莫得納疫苗授權在南韓生產。這是莫得納疫苗第一個國外生產基地。生產疫苗不但可供應南韓,還可讓南韓也對其他國家打起疫苗牌。
其次,在北韓問題上。三月的2+2會談後發表的公告中不提川普時代的進展,顯然美國態度未置可否。在這次聯合聲明中,美國表示對北韓將採用「調整過和可行的」(calibrated and practical)的外交手段,而且外交和對話將會「基建於以前的兩韓和美朝承諾上,例如2018年的兩韓板門店聲明和美朝新加坡聯合聲明」。聲明中也沒有提CVID,這表明美國不會在北韓問題上持强硬路綫。這讓文在寅吃下定心丸。
(相關報導:
黎蝸藤專欄:美國重返東南亞,與中國下個激烈戰場是菲律賓!
|
更多文章
)
南韓在美中科技戰選邊挺美
三星將在德州奧斯汀投資170億美元建造其在美國的第二家晶圓代工廠,將大大提升美國晶片本土產能。。(美聯社)
最後,在南韓關心的軍事指揮權轉移的時間上(現在美韓聯軍的指揮權在美國人手上)雖沒有進展,但美國送南韓另一份大禮,即終止了一份限制南韓發展導彈技術的《美韓導彈指南》(Revised Missile Guideline)。這份協議不但限制南韓發展做爲武器的導彈技術,還限制發展航天技術(因爲升空需要火箭)。南韓國做爲科技大國,在這兩方面落後就是因爲這份限制。在川普執政後期,美韓就討論逐步取消這個限制。拜登這次確認完全取消限制,南韓得以自由地發展導彈和航天技術。不但如此,美國還和將和南韓展開太空科技合作以及發展海外核電站技術。這些都是南韓的弱項,美國帶上南韓玩,為南韓步入全方位的科技大國之列打開大門。
隨行的包括三星在内的四大企業集團發佈了總價值394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南韓在科技上將更緊密地成爲美國的盟友,為美國迎接中國的科技挑戰打下强心針。
第一,科技戰站邊。雙方達成協議,在半導體芯片、5G、6G、開放式無綫電接入網(Open RAN)、電動汽車電池、新材料、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碳回收技術、量子技術、生物科技等高科技領域密切合作。其中一些是南韓的超强項。對美國尤其重要的是晶片製造,這是少數中國尚遠遠落後的重要科技產業,這將很大程度上左右美中科技戰。
巨無霸三星公司是全球少有的在半導體領域從晶片設計到製造一條龍公司,在晶片製造方面收入更僅次臺積電居全球第二。在文在寅啓程前後傳出消息,三星將會在德州奧斯汀投資170億美元建造其在美國的第二家晶圓代工廠,這將大大提升美國晶片在本土的產能。訪問期間,隨行的包括三星在内的四大企業集團發佈了總價值394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在宣言裡南韓還承諾,雙方將聯手增加最近奇缺的汽車晶片的供應。南韓在科技上將更緊密地成爲美國的盟友,為美國迎接中國的科技挑戰打下强心針。
第二,南韓積極支持美國的氣候計劃,「歡迎美國在全球氣候問題上的的領導力」,也承諾在今年10月前提出更積極的2030年的減排目標,以及重新承諾在2050年達到零净排放。
強調美韓日三方合作的「根本重要性」
第三,極爲罕有地,南韓承諾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增加投資,「從根源上」解決日益嚴重的移民問題。美韓聯合聲明歷來很少談及這些遠在東亞以外的地區,這一方面擴大了南韓的國際影響力,更重要的當然還是幫忙美國解決對困擾越來越大的非法移民問題。
第四,承諾改善和日本關係。在三月的2+2聲明上,南韓已承認「美日韓三方合作非常重要,承諾繼續這種互惠、向前看的合作,以推進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繁榮」。在這次聯合聲明中,文在寅再次强調美韓日三方合作在「應對北韓、捍衛互相安全和繁榮、支持共同價值、鞏固『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上的「根本重要性」(fundamental importance)。這些表態的重點詞,「向前看」説明不再糾纏歷史問題;「共同價值」表明是民主自由和普世價值;「「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更是美國針對中國的標準用詞。在最近的日本福島核廢水事件中,南韓最初和中國一樣激烈反對,然而現在已在原則上認可了日本的排放計劃,中國的反對言論頓時變得孤掌難鳴。
第五,宣言强調了美韓關係的重要性超越朝鮮半島,特別强調東南亞的重要性,認爲應該增强美國、南韓和東南亞地區人民之間的聯繫。這表明將協力美國重返東南亞。兩國强調「反對所有貶低、動搖或威脅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承諾維持一個包容、自由、開放的印太」,承諾維持和平和穩定、合法和暢通的商業、對國際法的尊重,包括「在南海及以外地區的自由航行和飛越」的權利。宣言中還首次加入了有關Quad的表述,即兩國「承認開放、透明、包容的區域多邊關係的重要性,包括Quad安全對話。」
文在寅訪美之後還派人前往中國「解釋立場」,可見還不想得罪中國。圖為2020年11月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出訪南韓,與南韓總統文在寅會晤。(美聯社)
首度提到台海和平穩定
南韓不可能一下子就此全面選邊倒向美國,訪美之後南韓還派人前往中國「解釋立場」,可見還不想得罪中國。
最後,或許也是中國最在意的,就是宣言中寫入兩位總統「强調保持台灣海峽的和平和穩定的重要性」。這是近幾十年來,美韓聯合聲明首次寫入台灣海峽。由於中國把台灣海峽視爲内政,因此中國輿論大怒。其實,南韓的表述是很小心的。一個月前的美日聯合聲明[1]除了同樣强調「台灣海峽的和平和穩定很重要」之外,還有「鼓勵用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兩者相交,南韓的表述溫和得多。而且,美韓這次聯合聲明中也沒有像美日聯合聲明提及新疆和香港。中國理應理解南韓的用心。
正如文在寅所言,會談成果超出預期,在深度和廣度上全面提升了美韓關係為「全面同盟關係」,奠定了拜登時代美韓關係的框架。當然,南韓不可能一下子就此全面選邊倒向美國,訪美之後南韓還派人前往中國「解釋立場」,可見還不想得罪中國。但毋庸置疑,美韓關係的進展已足以讓中國頭痛。
(相關報導:
黎蝸藤專欄:美國重返東南亞,與中國下個激烈戰場是菲律賓!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