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南專欄:小心「華裔卡」和「台胞證」窩藏玄機

兩年前北京推出卡式台胞證時,多個民間團體前往陸委會抗議中國單方面施行卡式台胞證(資料照/蘇仲泓攝)

民族主義者慣常以血緣為論述基底,然後無限擴張的將全球具有血緣脈絡的人類全都含括進來,並加以霸凌為「炎黃子孫」。在文化傳承上應可視之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思維延伸。

黨國第二代子弟的末路

當「龍的傳人」歌聲響起,當「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的情緒吟誦被傳遞開來,濃稠的鄉愁也便會從心底深處被挖掘出來,橫遭捶打追砍。

這情境,對於那批被老共追殺到台灣避難的外省第一代族群最為刻骨銘心。在他們仍然年輕且身強體壯的年代裡,他們誓死追隨領袖與黨國,天天早晚點名都要呼喊「反共抗俄」的口號,也被強迫對「反攻大陸、解救同胞」的政治目標深信不移。於今,即使仍還有不少坐輪椅或拄杖蹣跚倖存者們,也都已是風燭殘年垂垂老矣!縱令是台灣政局已全盤民主化,黨國威權餘孽也刻正被逐步移除,但那一份濃得化不開的鄉愁卻猶然記憶深刻;更慘烈的是,他們對於政客們的操弄居然還都甘之如飴。

洪秀柱是這些共產黨追殺而敗逃來台者的第二代。可以說是純粹喝國民黨奶水長大的黨國嬰兒潮,也是當前國民黨少數正藍血統強要出頭的檯面人物。儘管洪秀柱宣稱自己也是白色恐怖受害者家屬,但卻曾被名嘴在政論節目中揭露說:其父親為抓耙子,並指控其父親「洪子瑜是導致沈鎮南遭槍決的告密者和臥底」。當時洪秀柱被迫發表聲譽聲明;並到法院按鈴申告。如果按照蔣家在台治黨統御之習性推斷,只要曾經沾上「匪氣」的任何人,就算再大咖再能幹,都一定會遭到整肅或被摔進冷凍庫永世不得翻身,幾無例外。洪秀柱偏偏能在小蔣時期獲准投入黨務工作,而且還能在1989年(李登輝主政期間)得到提名而當選為立法委員。除了可能其父親在黨內人脈亨通之外,也顯示出柱柱姐的過人能耐。

國民黨主席洪秀柱18日出席海峽論壇,她致詞時重提「和平政綱」以及反對「台獨」(中國台灣網)
國民黨主席洪秀柱18日出席海峽論壇,她致詞時重提「和平政綱」以及反對「台獨」(中國台灣網)

族群隔離政策造就了扭曲的眷村文化

本文所要著墨之處即在於:洪秀柱這類「中國人」第二代子弟,由於兩蔣所執行的族群隔離政策,無論其所來自的家鄉是東南西北,只要是跟隨來台的「中國人」都按其嫡近庶遠程度加以分配圈居並進行整編管束,歷經十年二十年下來便自然形成了新奇獨特的「眷村文化」滋長之共生鏈。通常在眷村長大的孩子都曾經歷並自嘲「吃百家飯」的經驗。在那樣的「竹籬笆內」耳濡目染所自然孕育的「大中國」集體意識形態,跟台灣正常社會的氛圍自然大異其趣。這些成長於「眷村文化」的黨國第二代子弟,除了極少數特殊份子外,多數依然深植著「黨國一體」思維,不論其服務於軍、公、教或各行各業,大抵都很難接受土生的「民進黨」,更遑論會認同於民進黨的領袖人物們。 (相關報導: 陳昭南觀點:賴清德接連射向蔡英文的三支箭 更多文章

物換星移,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去世,黨國改由李登輝接班掌政,如果大家記憶沒忘,那幾年國民黨內暗潮洶湧,權貴族群勢力間的縱橫睥睨無時無刻不在推演中。台灣政局只是維持了表面上的安穩,實則危機處處,隨時都有可能翻船。直到1990年三月學運的野百合運動出現,李登輝才藉由蓄積的民氣著手進行一系列改革。他一方面依照其對學生所提出的「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以及「政經改革時間表」等四大訴求兌現承諾,大膽召開國是會議後即時啟動修憲工程,另一方面則在1991年宣示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結束「萬年國會」的運作,使台灣的民主化穩步進入新階段。特別是在1996年貫徹總統直選的民主進程,讓台灣第一次成立民選的合法政府。至此李登輝政府才算真正度過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