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業大亨馬雲有一句名言,他說很多人加入所謂的「996加班文化」是一種「福報」。「996」是指上班族從早9點工作到晚9點,每周工作六天。
現在,中國當局嚴厲提醒企業,這種繁重的工作制實際上是非法的。
在上周四發佈的一份聯合聲明中,中國最高人民法院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詳細列舉了10項法院對勞動爭議的裁決,其中許多涉及勞動者被迫加班。
這些案例涵蓋了從科技、媒體到建築等廣泛行業的各種情況。
他們的共同點是什麼?僱主們輸了官司。

「勞動者依法享有相應的勞動報酬和休息休假權益,遵守國家工時制度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通知警告,並表示當局將制定進一步的指導方針,以解決未來的勞動糾紛。
但中國迄今為止最明確的警告,是否會真正改變一些民眾過勞的現狀?
臨界點
根據中國勞動法,標凖的工作制為每日八小時,每周最長不超過44小時。超過該時段的工作都需要支付加班費。
但這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
在中國許多大型公司,特別是在蓬勃發展的科技行業,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往往要長得多,並且很多時候不能得到補償。

近年來,上班族一直抱怨自己的工作日程太過苛刻,有些人甚至試圖反擊。2019年,一群程序員在代碼共享平台Github上發起一場運動,將那些要求員工加班的初創公司列入黑名單,這些公司將不得使用部分開源代碼,這一時成為輿論熱點。
然而,令人生厭的「996」文化仍在繼續,政府採取了不干涉的態度。
畢竟,這種職業凖則也被認為是這些公司成功的驅動力,其中一些甚至在世界舞台上大放異彩。
與創立網上零售巨頭阿里巴巴的馬雲一樣,電商平台京東的首席執行官劉強東此前也曾為這一文化辯護,抨擊「混日子的人」。
但專家告訴BBC,公眾的憤怒意味著當局不能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已經到達了一個臨界點,對於官員們來說,現在發出這一訊息是非常緊迫的,尤其是在受到高度關注的員工死亡事件發生之後,」香港理工大學的陳慧玲博士說。
今年早些時候,電商平台拼多多的兩名員工在幾周內相繼去世,一名年輕員工長時間工作後在回家路上猝死,另一名員工自殺身亡。

今年1月,一名外賣騎手引火自焚,據稱他被拖欠了5000元(770美元)工資。就在該案發生前一個月,另一名送餐平台「餓了麼」的外賣員在送餐時死亡。
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案件是否與過勞直接相關,但它們引起了憤怒的網民對「996文化」以及在中國一些最受歡迎的「大廠」工作的「黑暗面」的討論。
社交媒體上出現了大量帖子,其他員工也紛紛站出來表示,他們每月的工作時長常超過300小時,遠遠超過法律規定的上限。
對於許多在新冠疫情期間工作時間也比以往更長的工作族來說,他們已經受夠了。
「我太累了,都不記得上次見到陽光是啥時候了,但只是大公司變得越來越有錢。這公平嗎?」一名用戶在社交平台微博上寫道。
「中國需要勞動者保持競爭力」
這種廣泛的反對也引發了希望維持社會穩定的北京的不滿。考慮到從事數字經濟工作的人數如此之多,這一點更加重要。 (相關報導: 台灣、歐盟、中國關係震盪:歐洲議會十月全會,「立陶宛模式」可能引發骨牌效應! | 更多文章 )
「無論是互聯網企業的知識工作者,還是配送平台上的藍領工人,他們的員工都有數百萬人之多,其中許多人很可能進行『996』工作,」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宋照禮博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