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論語泰伯篇
孔子的睿智
孔子51歲後,周遊列國14年,希望一展經世濟民長才。歷經驚濤駭浪,認清了春秋各國政治險惡。遂教導弟子「危邦不入,亂邦不居。」以免長才未展,反落險境。
2,500年前,孔子的睿智到今天仍然適用;特別是針對企業龐大固定資本的投資決策,這類型投資牽涉到高昂的無形交易成本,企業決策者不可不知,例如:台積電對中國半導體製造資本技術密集產業的巨額投資。
危邦不入
什麼是審核跨國投資的最關鍵標準?孔子指出「危邦不入」的關鍵標準,恰好是近代經濟理論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 Theory)的核心精神。
許多企業決策者在對外國投資時,往往只考慮到有形的會計成本與當地政府補貼等,例如:2015年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何麗梅帶隊考核中國投資環境後,公布對中國南京投資一千億的12個理由(林維熊評論:台積電南京設12吋廠的12個關鍵問答),何麗梅的理由侷限在中國市場的可能獲利想像,完全沒有考慮到無形的交易成本;2021年五月三日,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公布加碼800億投資南京廠的理由,又自我限制在供需的錯誤邏輯,他仍然看不到無形的交易成本!跨國投資的無形交易成本從何產生?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孔子在泰伯篇一開頭說:「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就開宗明義指出什麼叫做危邦?一個國家社會沒有以下三個條件:「堅守信譽,好學,誓死主持正義」(作者採用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之翻譯),就是危邦。跨國投資的無形交易成本,由此而生。以下一一檢視中共帝國是否是危邦?
毫無信譽
在堅守信譽上,遠如:國共內戰期間,中共屢撕和平協議,「人民當家作主」的承諾至今從未兌現;近如,台商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高為邦說:「不要什麼十點共識,連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及其施行細則這種明文規定的法律都不遵守了,所以那些共識或協議根本沒有用,只是敷衍國民黨人士及其台商服務團。…. 沒有一個受害台商能夠討回公道。」中國獨裁政權本質就是強盜騙子政權,不遵守任何投資協議,它已經滿足孔子的危邦第一個條件。
張忠謀在台積電創始之初就戮力深耕正直(Integrity)的企業文化,為何一家重視正直的企業會大舉投資不正直的中國獨裁政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可預見的未來,台積電的持久性競爭優勢(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將隨正直企業文化消失而日漸凋零。
為何而學?
孔子所謂「好學」並非鼓勵春秋各國努力學習兵器科技知識,以追求春秋霸主地位,一統天下。相反地,孔子的「好學」的目標乃是學習如何達成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全民共享民主社會福利國的「大同世界」。 (相關報導: 廣播節目慘遭停播,周玉蔻自己來!第一集就「開嗆侯友宜」 | 更多文章 )
最近20年來,中國軍火工業技術大幅提升,超英趕美,戰鬥機、洲際飛彈、大型戰鬥艦與航空母艦質量突飛猛進,中國獨裁政權「好學」軍事科技知識目的,正如2500年前的春秋五霸,志在一統天下。中共帝國以兵強天下,大軍之後,斷垣殘壁,必有凶年。中共帝國滿足孔子的危邦第二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