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醫院燒燙傷病房還有床位嗎?」、「各醫院第一時間趕快把傷者名單報到衛福部,家屬和媒體都急著要!」2015年6月27日那一夜,是許多急診醫生至今仍揮不去的噩夢,只因那晚國內發生了八仙塵爆事件,不但奪走了數百名年輕人的生命以及彩色人生,更給予國內緊急醫療救難系統重重的一擊。大家不禁要問,若類似災難重演,現在我們能做得更好嗎? 2年前的仲夏夜,長長的暑假在即,八仙樂園繽紛的彩色派對提前登場,吸引了4000多名年齡層集中在18到29歲的年輕朋友參與。然而他們萬萬沒想到,這場原該引爆歡樂的派對,最後不但引爆了漫天飛舞的粉塵,更造成15人死亡、484人傷殘或終生留下傷疤,也提前宣告結束了他們正當絢爛奪目的人生。
為了因應緊災難發生,衛福部依全國197家急救責任醫院的能力及所在位置,在全國台北區、北區、中區、南區、高屏區及東區等分別建置了區域緊急醫療應變中心(REMOC),另於各區指定一家責任醫學中心,以及一名急診專科醫師擔任分區應變中心執行長。

然而,就在八仙塵爆發生的當年底,已連續擔任10年台北區緊急醫療應變中心執行長的台大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卻突然憤而辭職,理由是REMOC在921地震、SARS之後好不容易建立的系統,由於中央人事更迭,且疏於監督管理,相關醫療資源長期未能核實登錄,早已名存實亡!
正因明知REMOC資料早已不可信,八仙塵爆發生當晚,正當各大醫院急診不斷湧入大量傷患,除了因大面積燒燙傷導致皮開肉綻而哀嚎不絕,其中不少人更已休克必須立即插管急救;此情此景,北區及台北區許多急診爆床的醫院,竟還要騰出人手,自行一通通撥電話,確認鄰近院急診能夠收治的轉診人數。

更甚者,千鈞一髮之際,不少大醫院急診室主任還要不斷接聽來自衛福部高層的電話,只是長官關心與提供的並非第一線醫療戰場最需要的資源分配或指揮調度,而是催促快快上傳患者姓名等基本資料到部裡,「病人命懸一線,國家最關心的竟是他叫什麼名字,還有比這個更諷刺的事嗎!?」
連醫療資源資訊都不流通 REMOC系統徒具空殼
台大金山分院急診主任劉立仁表示,依先進國家經驗,REMOC既為緊急醫療而設,當緊急救護尤其是大型災難發生時,各區執行長至少針對其區內的醫療、消防乃至於軍方救援系統,應擁有一定的指揮調度權。惟從過去到現在,REMOC各區執行長不要說指揮權了,就連取得各區正確醫療資源資訊都有困難,說穿了台灣的REMOC只是一個空殼,沒有功能。
八仙塵爆發生當晚總計造成近500人因燒燙須緊急創傷處理,或許以人數來看,還不算是全國性的大災難。影響所及,即使當晚各縣市救護車因無線電無法互通到處亂竄,跨區緊急醫療整合並不到位,但在各大醫院將士用命下,已盡全力將傷亡人數降到最少。但誰敢說以後不會有更大的災難發生?而屆時我們還能這麼幸運嗎?

醫勞盟理事長儲寧瑋表示,八仙憾事發生至今2年了,大家都想知道,我們的醫療體系到底有沒有從中學到教訓?但據他所知,不久前北區某中小型醫院因無力處理一名因車禍嚴重腦傷的病患,其責任醫學中心又剛好滿床,這家醫院就花了近2小時撥電話自求救濟,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有能力又有空床的大醫院,救回傷者一命。
醫師盼設跨區指揮官 平日定期演習、稽查
劉立仁認為,中央除應賦予REMOC各區執行長一定的調度指揮權,也應指定跨區總指揮官,且於平日比照軍事演習,定期或非定期盤點、稽查各區醫療資源是否核實通報上網,才不致「敵人已兵臨城下,我軍竟還在點兵點將。」
令人扼腕的是,但從過去到現在,衛福部不是將REMOC跨區指揮權推給行政院,就是一再在關鍵時刻印證,就連閣揆也常在狀況外。劉立仁說,去年初國內爆發流感大流行時,前行政院長張善政一度誤以為各醫院所有加護病房都可收治流感重症病患,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相關報導: 「有幾個家屬捨得親人體無完膚踏上黃泉路?」 八仙效應 大體皮膚捐贈率創新高 | 更多文章 )

700多個日子過去了,八仙塵爆逝者早已安息,多數傷者也如浴火鳳凰般重回正常生活,但不知國內搖搖欲墜多時的緊急醫療體系何時才能重新屹立?藉以告慰死傷者:你們沒有白白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