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木塞(編按:軟木塞為作者的公司)的優勢在於沒有外部資金挹注,比較容易以長期的視野擬定大企業不敢嘗試的計畫,並以這種觀點來思考海外與網路上的策略。我認為中小企業的價值就在於,能做別人以為短期內無法辦到而不做的事。
儘管如此,對於海外與網路事業,有時還是會感到不安。「真有這麼做的價值嗎?」這時只要觀察造成不安的原因,不難發現明明已經決定「要以長期的策略來執行」,卻又「在乎短期的收益」。
目標就像眼鏡,如果不戴上度數正確的眼鏡來分析現狀,景色就會扭曲變形,無法做出正確判斷。在必須戴上「長期」的眼鏡時,卻戴上「短期」的眼鏡,反而會產生無謂的不安。
不安會造成思考上的偏見。
當人們覺得不安時,為了消除這種感受,就只會注視著「希望變成如此的現實」。明明必須追求的是「十年後、二十年後的成果」,卻因為不安而追求「立刻可以得到的成果」。
幾乎所有不安的原因都在「自己心裡」。為了保護自己不受此侵擾,人們會向外部尋找原因。這麼一來,很容易排除讓自己感到不安的資訊,只收集讓自己覺得愉快的資訊。這點非常恐怖。
購買即是娛樂的時代悄然來臨
我有個這樣的長期願景。
人們一直在追求效率及節約,但是接下來一定會追求不必要的東西或娛樂。
網路也是如此。我提過索尼或松下的例子,「從節省時間到打發時間」的時代遲早會來臨。要預測其時間軸並不容易,但那天一定會來臨。
在真實的世界裡,有所謂「不得不買的購物行為」和「購買本身才是娛樂的消費行為」。網路的世界又如何呢?
亞馬遜追求的是節省時間之極致。另一方面,樂天市場或阿里巴巴的結構則與亞馬遜截然不同,它們比較像是在真實的世界裡,由店家與顧客交流。不是為了節省時間而在網路上買東西,而是為了打發時間。如果亞馬遜是「不得不買的購物行為」,樂天市場或阿里巴巴即為「購買本身才是娛樂的消費行為」。
搞到最後,購買本身才是娛樂的消費行為應該會愈來愈多吧。
只不過,交流是打發時間的關鍵。目前店家與顧客在網路上的交流,遠比真實世界來得不方便。我猜一旦解決了交流的問題,網路上的買賣將會產生爆炸性的成長。
舉例來說,以亞馬遜Kindle為首的電子書服務,只是把商品擺出來,形成能節省時間的賣場。電子書僅僅消除了物理上的重量,採取「重視效率的設計」,而非加入「品味書籍本身」這種打發時間的概念。
如果像本書這種商業書,閱讀電子書或許非常方便,會比去聽我的演講更快,也更正確地獲得資訊。但是如果要與我交流、了解我這個人,來聽演講會比看書更能達成目的。
挑戰新事物本來就非一蹴可幾
我目前正為名為「磁鐵」的服務提供協助。這項服務是「可以透過作品將作家與讀者連結起來」的工具。作家可以不受平台的考量左右,與書迷建立關係,親手把作品交給對方。 (相關報導: 一個太陽能發電創業者的心得:創業路上,謝謝每一家「整」你的公司 | 更多文章 )
書的存在本身就是為了「打發時間」。可以的話,如果連買書的體驗也擴大為「打發時間」,樂趣肯定會倍增。許多人要在網路上買書的時候,都會去亞馬遜之類的平台。換句話說,就是去市場買書。大家會覺得這是一件非常理所當然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