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安觀點:美中闗係衝突全面升級 台灣何以自處?

中美關係越趨對立,兩岸僵局也未解,台海情勢升溫,台灣面對美國大選前還會繼續升溫的美中對立緊張情勢,必須更堅持以守護台灣安全為核心目標,拒絕涉入不必要的爭端。(資料照,美聯社)

美中關係之間的互動,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都是國際上關注的焦點。從2017年貿易戰開打以來持續緊張,自2020年爆發新冠肺炎,至今已在全球奪走接近70萬條人命,而且還在持續增高,兩國互動也降至冰點。從貿易戰開始,新冠肺炎爆發,接著港版國安法、南海問題等,日前美國更毫無預警地下令要求中國駐休斯頓(Houston)領事館關閉,中國隨後做出對等反制,撤銷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的設立和運行許可,讓美中關係迅速惡化,緊張局勢全面升級。

七月兩艘美軍核動力航空母艦雷根號、尼米茲號17日再度雙雙現身南海,劍指中國的示威意味無比濃厚。美國艦隊及戰機頻繁進出台海,其間美中若開戰,戰埸勢必選在台海。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距離11月3日(未來3個月)在即,此刻氣氛之詭譎,美國是否繼續出兵實質性的制裁措施,是中美關係走向的關鍵。其美中衝突高風險點,台灣自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7月26日是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關閉關閉前的最後一天,工作人員當晚將門口的國徽與門牌拆下。(美聯社)
日前美國更毫無預警地下令要求中國駐休斯頓(Houston)領事館關閉,中國隨後做出對等反制,撤銷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的設立和運行許可,讓美中關係迅速惡化,緊張局勢全面升級。(資料照,美聯社)

第一,美中由貿易戰打到科技戰、金融戰

貿易爭端源起於川普於2018年3月22日簽署備忘錄時,宣稱「中國偷竊美國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並根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要求美國貿易代表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關稅,涉及商品總計估達600億美元,以及設置其他貿易壁壘,旨在迫使中國改變一些美國指稱導致擴大貿易逆差、強逼技術轉移到中國的所謂「不公平貿易行為」。2018年7月6日,美國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徵收25%的額外關稅。中國商務部同日作出反制措施,對價值340億美元的美國輸華商品徵收25%的額外關稅,其中包括美國向中國出口最多的貨品大豆。

川普和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今年一月中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成為川普最大政績,對鷹派而言,障礙亦已解除。近數個月來,蓬佩奧不斷加強批判中國的力道,從人權、港版國安法到中印衝突無所不罵。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聯邦調查局局長雷伊與司法部長巴維理早前亦曾發表類似言論,指控中共官員涉入美國內政,竊取美國智慧財產、脅迫美國企業領袖及威脅住在中國大陸的華裔美國人。

中美之間的衝突從疫前的貿易戰,打到疫後的科技戰,香港問題讓雙方的衝突進入金融戰的階段。因為美國需要一場戰爭解決新冠肺炎,川普原先利用貿易戰來調整與中國的關係,關閉休士頓領事館事件,為美中關係由和解走向對抗的開始,因美國發現無法用經濟走向市場、政治走向民主,以和平演變方式來改變中國的威權體制,而中國改革開放則是利用西方的資本體制來壯大其社會主義,美中關係的政策轉變,意味著美國放棄原先對中國的接觸政策。

過去美國與中國多次因貿易問題而針鋒相對,對於經濟科技和金融對抗可能引爆戰爭。包括對華為斷供、針對港版國安法的金融制裁,可能加劇雙方對抗。未來3個月,美國大選前可能還將就新疆、香港問題,對更多中國官員進行金融制裁,並制裁為相關人士提供金融服務的中資銀行,制裁方式很可能是凍結這些銀行在美國的資產或者切斷其美元支付。 (相關報導: 當川普總是喜怒無常,美國真的會挺身捍衛台灣嗎?德媒《明鏡》:台灣還是多靠自己吧 更多文章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7月23日發表針對性十足的演說,呼籲世界及中國民眾改變共產黨。分析家指出,在美中互關領事館的外交摩擦升級之際,演說透露在蓬佩奧領頭下,白宮正由鷹派勢力主導,對中國大陸採取更強硬的態度,同時呼應總統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保護路線。蓬佩奧的演說,正在加大這一猜測的可能性,這無疑挑動了中國決不可撼動的政治底綫,將中美之間的戰爭狀態從經濟、科技、金融引向了政治,因此被外界視為開啓新一場冷戰的「新鐵幕演講」,美國若對中國採取政治遏制戰略,則很可能將雙方導向軍事攤牌的結局。因此,現階段美、中危機升高,也可說是韓戰迄今,兩強最接近熱戰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