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係之間的互動,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都是國際上關注的焦點。從2017年貿易戰開打以來持續緊張,自2020年爆發新冠肺炎,至今已在全球奪走接近70萬條人命,而且還在持續增高,兩國互動也降至冰點。從貿易戰開始,新冠肺炎爆發,接著港版國安法、南海問題等,日前美國更毫無預警地下令要求中國駐休斯頓(Houston)領事館關閉,中國隨後做出對等反制,撤銷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的設立和運行許可,讓美中關係迅速惡化,緊張局勢全面升級。
七月兩艘美軍核動力航空母艦雷根號、尼米茲號17日再度雙雙現身南海,劍指中國的示威意味無比濃厚。美國艦隊及戰機頻繁進出台海,其間美中若開戰,戰埸勢必選在台海。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距離11月3日(未來3個月)在即,此刻氣氛之詭譎,美國是否繼續出兵實質性的制裁措施,是中美關係走向的關鍵。其美中衝突高風險點,台灣自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日前美國更毫無預警地下令要求中國駐休斯頓(Houston)領事館關閉,中國隨後做出對等反制,撤銷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的設立和運行許可,讓美中關係迅速惡化,緊張局勢全面升級。(資料照,美聯社)
第一,美中由貿易戰打到科技戰、金融戰
貿易爭端源起於川普於2018年3月22日簽署備忘錄時,宣稱「中國偷竊美國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並根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要求美國貿易代表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關稅,涉及商品總計估達600億美元,以及設置其他貿易壁壘,旨在迫使中國改變一些美國指稱導致擴大貿易逆差、強逼技術轉移到中國的所謂「不公平貿易行為」。2018年7月6日,美國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徵收25%的額外關稅。中國商務部同日作出反制措施,對價值340億美元的美國輸華商品徵收25%的額外關稅,其中包括美國向中國出口最多的貨品大豆。
川普和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今年一月中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成為川普最大政績,對鷹派而言,障礙亦已解除。近數個月來,蓬佩奧不斷加強批判中國的力道,從人權、港版國安法到中印衝突無所不罵。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聯邦調查局局長雷伊與司法部長巴維理早前亦曾發表類似言論,指控中共官員涉入美國內政,竊取美國智慧財產、脅迫美國企業領袖及威脅住在中國大陸的華裔美國人。
中美之間的衝突從疫前的貿易戰,打到疫後的科技戰,香港問題讓雙方的衝突進入金融戰的階段。因為美國需要一場戰爭解決新冠肺炎,川普原先利用貿易戰來調整與中國的關係,關閉休士頓領事館事件,為美中關係由和解走向對抗的開始,因美國發現無法用經濟走向市場、政治走向民主,以和平演變方式來改變中國的威權體制,而中國改革開放則是利用西方的資本體制來壯大其社會主義,美中關係的政策轉變,意味著美國放棄原先對中國的接觸政策。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7月23日發表針對性十足的演說,呼籲世界及中國民眾改變共產黨。分析家指出,在美中互關領事館的外交摩擦升級之際,演說透露在蓬佩奧領頭下,白宮正由鷹派勢力主導,對中國大陸採取更強硬的態度,同時呼應總統川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保護路線。蓬佩奧的演說,正在加大這一猜測的可能性,這無疑挑動了中國決不可撼動的政治底綫,將中美之間的戰爭狀態從經濟、科技、金融引向了政治,因此被外界視為開啓新一場冷戰的「新鐵幕演講」,美國若對中國採取政治遏制戰略,則很可能將雙方導向軍事攤牌的結局。因此,現階段美、中危機升高,也可說是韓戰迄今,兩強最接近熱戰的時刻。
2020年7月23日,美國國務卿龐畢歐(Mike Pompeo)發表針對性十足的演說,呼籲世界及中國民眾改變共產黨。分析家認為,演說透露在蓬佩奧領頭下,白宮正由鷹派勢力主導,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態度。(資料照,AP)
第二,外交對峙升級 恐引發衝突
川普民調持續落後,大家都預期選前會有大動作,但沒有人想到竟會是以目前的外交戰形式出現。對於互相關閉領館,有外交學者表示,這當然是外交關係緊張升級的表現,但從歷史上看,如果是孤立事件,影響相對有限,如俄羅斯2017年也被勒令關閉駐三藩市領事館,從兩國關係和市場反應來看,都沒有產生嚴重影響。相反,真正的決定性事件是2014年4月的金融制裁,和2018年的能源國企制裁。
7月21日美國國務院更在毫無預警下,下令中國駐美的休士頓總領事館必須在72小時內關閉,對於這樣的情況,川普更表示他「永遠有可能」下令關閉更多中國駐美領事館。對於要求關閉的原因,美國參議員魯比歐(Marco Rubio)在7月22日指出中國駐休士頓總領事館並非一個外交機構,而是龐大的間諜中心;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歐塔加斯(Morgan Ortagus)同日也發聲明強調,美國不會容忍中國侵犯美國主權、恫嚇美國人民,也不會容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偷竊美國工作等不當行為。
這次美國下令大陸關閉休士頓總領事館,有一說是因為美國武漢與成都總領館人員與眷屬未經檢驗防疫,中方不准入境,中方堅持防疫事關重大,不容有例外,美方則堅持外交優遇和對等。美國一方面亟思報復,一方面昇高中美衝突,並同時嚇阻中國與伊朗簽定經濟協議,甚至不惜開戰,停止大選之可能。美方聲明,要求關館是為了保護美國智慧財產權及私密資訊。
對於美方步步緊逼,中國控美是轉移疫情嚴重,為大選製造外交話題。中國率先出擊,實質關閉美國武漢領事館,雖然關閉領館仍在可控制範圍內,但如果雙方對分歧難以管制,可能引發不斷升級的對等制裁,如相互驅逐外交人員、降級外交關係,甚至斷交。這種雙方戰略博弈式的制裁方式,將令兩國正常溝通及斡旋渠道被大大弱化,導致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升高。美國政府7月21日下令關閉中國駐休士頓總領事館後,川普已公開表示可能關閉更多中國駐美領事館,他說,中國駐休士頓總領事館焚燒文件,讓他想查清葫蘆裡到底賣什麼藥,而他下令關閉其他中國領事館的可能性從未消失。一旦大趨勢形成,短期要扭轉就將加倍困難,不管最後是否真會發生戰爭,雙方都要極力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因此,如果今次事件是作為美國全面收緊對華戰略中的關鍵一環,則可能產生骨牌效應。
美國政府7月21日下令關閉中國駐休士頓總領事館後,川普已公開表示可能關閉更多中國駐美領事館,下令關閉其他中國領事館的可能性從未消失。(資料照,美聯社)
中國大陸會不會報復或以牙還牙?或可若乘機多關一個美國領事館,甚至若能關掉美國香港領事館,進一步斬斷亂港黑手,自然更好。但若不升高衝突,克制的採取對應制裁,不讓川普轉移美國選舉焦點。讓民主黨去收拾川普,甚至讓川普落選後起訴被關,亦是好事。中國只需做到備戰而不求戰,能不斷交不開戰自然好,但若美國欺之過甚,自然像韓戰一般,毫不留情的予以迎頭痛擊,斷絕其侵華妄想!所以中國只需專心解決美國問題,反正不論中國激烈反制,或是克制反制,皆立於不敗之地!
第三,南海主權爭議軍事擦槍走火?
國際關係和兵法最講究的初步,都是明辨各方的戰略意圖,慎防以己度人或者各種誤判,甚至於錯估形勢,使對立一再升級,兩敗俱傷誰都沒好下場!台灣、南海自由航行、朝核問題都可能引爆戰爭。美國近期在南海問題發聲否定中國南海主權,並且在南海進行軍演,以及軍艦不時出現在台灣海峽;中方也加強了南海軍演和繞台飛行。南中國海主權爭議可能軍事擦槍走火,雙方在台海問題上都已做好準備,等待對方打第一槍。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七月初的南海聲明,到美國以兩個航母戰鬥群的優勢軍力在南海活動,雖然美國或許是要以實力逼迫解放軍讓步,以實際行動宣告美國對東南亞諸國的承諾,但是這也讓外界猜測,美國希望南海軍事衝突,是場「控制升級」(controlled escalation)的小衝突,以達到最大政治效果。但升級能否控制得住,不會變成大戰,仍然是問題,必須有一方軍力遠超過另一方,而大家不願意有衝突,才能在升級之前煞住車,南海前線造成重大傷亡,讓川普輸掉選戰的可能性仍在。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日前在推特上表示,「南海不是中國的海上帝國,中國違反國際法」,對此,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7月28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國不是南海問題當事國,南海不是美國的夏威夷。他強調,在南海搞軍事化、製造地區局勢緊張的,不是中國大陸,恰恰是美國。根據公開報導,今年上半年,美軍機在南海活動多達2000多次。7月15日至今,美軍機已連續12天抵近南海偵查。美國近日又把雙航母艦隊開到這裡,還鼓動其盟友和夥伴也把軍艦開到這片海域,唯恐南海不亂。這不利於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也不符合包括所有南海沿岸國的利益,美方究竟是否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他們有必要說清楚。
汪文斌說,美國不是南海問題當事國,不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卻一再拿南海問題說事,公然違背其在南海主權問題上不持立場的承諾,實際上是蓄意離間中國大陸與東協國家關係,挑撥矛盾,企圖製造一張遏制中方的新牌。他表示,大陸的南海政策沒有變化,保持連續性、穩定性,一貫嚴肅認真履行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從未擴大自己的主權聲索,堅持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根據國際法,透過談判協商解決與鄰國的領土和海洋權益爭端。同時也始終恪守《南海各方行為宣言》規定,願同東協國家一道,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爭取儘早達成大陸和東協國家共同遵循的行為準則。
不過,就在解放軍西沙軍演前夕,美國海軍28日已先行一步宣布派出尼米茲號與雷根號2大航空母艦戰鬥群,在菲律賓海展開「雙航母」操演,也頗有互別苗頭的味道。中美的較勁不只在南海海域,也發生在台海。遠的不說,光是今年6月9號以來,大陸頻頻派出蘇愷30、殲10型戰機,甚至出動轟6型轟炸機巡弋台灣西南空域;而美軍也不遑多讓,P-8A海神偵察機、P-3C電偵機齊出,迄今已連續8天現蹤台灣周邊空域。
(相關報導:
當川普總是喜怒無常,美國真的會挺身捍衛台灣嗎?德媒《明鏡》:台灣還是多靠自己吧
|
更多文章
)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七月初的南海聲明,讓外界猜測,美國希望南海軍事衝突,是場「控制升級」的小衝突,以達到最大政治效果。(資料照,美聯社)
美中較勁 台灣難置身事外
中美在新冠疫情的究責戲碼至今未完待續,選情告急的美國總統川普勢必會大打「甩鍋牌」,加上雙方對於港版「國安法」的相互反制才開始,未來兩強緊張局勢,沒有絲毫放鬆的曙光。對台灣來說,中美在各方面的較勁,在台海周遭軍事角力,台灣很難置身於外,也將為兩岸關係埋下不少隱憂。眼看疫後國際形勢形成兩大壁壘,台灣在國際現實的態勢中,如何為自己爭取更大的空間;其實川普要拉高美台交流亦無助選情,只是拉台灣下水要隨之起舞?如何因應是該提醒民進黨政府應預作研判與準備,理應面對的嚴肅政治問題了。
一、美再打「台灣牌」 台灣應有戰略定力
過去三年半以來,美中關係由貿易戰打到科技戰、金融戰而有明顯的改變。不過,貿易戰的本質,是經濟利益的攻防,所有交手都在談判桌上發生,不至於引發軍事衝突。一直到新冠肺炎爆發之前,沒人能料到號稱世界超強的美國,居然會被病毒打敗,尋求連任的經濟籌碼全部泡湯,迫使川普必須不斷拉高外交對峙的層次。可是,單純打抗中牌沒能有效拉抬川普的氣勢,原因在於美國選民向來對外交事件並不關心。不論是香港議題、台海爭端,抑或是南海主權,只要沒發生在美國境內,就算主流媒體以及華府菁英高度關注,這些議題對美國的普羅大眾而言,仍然是太遙遠的情節。
美國疑再打台灣牌牽制中國,台灣駐關島辦事處恢復設立。台灣「外交部」表示,考量台美關係升級為「全球合作夥伴」,以及太平洋戰略地位的重要性,經與美國政府協商並獲同意,將在關島恢復設立「駐關島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各項籌備作業正進行中。未來台在美駐館處數量增至13個。對此,《人民日報》旗下「海外網」引述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研究所所長朱松嶺認為,台灣當局在關島恢復辦事處,是美國打「台灣牌」及台灣當局隨之應和的重要表現。大陸國台辦曾多次強調,台灣當局進一步「依美抗陸」的舉措,這只會充分暴露其借各種場合、以各種名義在國際上謀「獨」的政治本性。
美國總統川普簽署香港自治法,取消對香港的特殊優惠待遇,甚至公開表示沒有意願再與中國談判第二階段的貿易協議,而國務卿龐畢歐也加碼,批評中國在南海所宣稱的主權不合國際法規範,選情低迷的川普政府,下定決心全力炒作抗中議題。面對美國的強硬手段,中國不甘示弱,祭出對美國政治人物的禁令,宣告不會輕言退讓。進入八月,緊繃的美中對峙關係,似乎未見改善。位在美中衝突可能爆發的第一線,倚賴美國支持的台灣,更應該保持戰略定力,更應呼籲雙方各退一步,防止事態惡化。
美國總統川普簽署香港自治法,取消對香港的特殊優惠待遇,甚至公開表示沒有意願再與中國談判第二階段的貿易協議。圖為香港反送中運動。(資料照,美聯社)
二、美中對立台灣應確保國家安全最大利益
美國與中國兩大強權在南海爭霸的態勢愈來愈明顯,繼美國國務卿龐畢歐針對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主權爭議發表強硬聲明之後,美軍太平洋艦隊(US Pacific Fleet)7月17日發布聲明表示,雷根號(USS Ronald Reagan)領軍的第5航母打擊群(CSG-5)與尼米茲號(USS Nimitz)的第11航母打擊群(CSG-11),目前正在南海進行戰術防空演練,目的在於「維持最高戰備,確保能夠透過軍力投射因應任何緊急事態。」兩艦排水量都是10萬噸級,官兵合計超過1萬2000人,艦載機合計超過120架。雷根號2003年服役,曾參與伊拉克戰爭,母港在日本橫須賀。尼米茲號是「尼米茲級」(Nimitz-class)的首艦,1975年服役至今,也是目前美軍11艘航母的老大哥,1996年台灣海峽飛彈危機(第三次台海危機)期間曾經巡行台灣海峽。
(相關報導:
當川普總是喜怒無常,美國真的會挺身捍衛台灣嗎?德媒《明鏡》:台灣還是多靠自己吧
|
更多文章
)
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的亞洲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則說:「我認為美國可以對中國表明我們的底線是什麼,說清楚中國的哪些作為破壞了穩定。也許,我們甚至可以找到雙方各退一步的方式,防止進一步加劇緊張。比如在台灣海峽,中國可以同意解放軍不飛越海峽中線,美國可以同意不會在台灣的某些區域派出B-52或B-1轟炸機。」從另一個角度看,陸方對民進黨政府的大陸政策,不滿和憤怒已經溢於言表,大陸官媒和網路輿論毫不客氣地對台發表批判。位於衝突最前線的台灣,面對美國大選前還會繼續升溫的美中對立緊張情勢,必須更堅持以守護台灣安全為核心目標,確保國家安全利益,防止事態惡化,拒絕涉入不必要的爭端,千萬別被華府掌權的政客牽著走。
從另一個角度看,陸方對民進黨政府的大陸政策,不滿和憤怒已經溢於言表,大陸官媒和網路輿論毫不客氣地對台發表批判。台灣面對美國大選前還會繼續升溫的美中對立緊張情勢,必須更堅持以守護台灣安全為核心目標,拒絕涉入不必要的爭端。(資料照,美聯社)
三、疫情過後兩岸關係新變局 避免無心釋出錯誤解讀
美中博弈風起雲湧,南海衝突火線倒數?七月起,包括港版國安法、美國擬向陸索賠,加上美軍日益「大方」地分享與國軍的合作,每一事民進黨政府的回應,都會牽動兩岸和平能否維繫。先擺在眼前的就是港版國安法生效,美國兩黨共推的香港問責法肯定通過,該法可制裁香港金融業、阻止陸資利用港金融業,影響甚大,我方先前發布的援港方案,站穩憲法立場,大陸無激烈批評,當美國又出招,民進黨是否擋得住獨派要求把港人納入難民法等要求,將是一大考驗。未來無論如何變動,國安、兩岸、外交人事更迭,將代表蔡總統未來4年國家發展方向的定錨,非常重要。
兩岸關係瀕臨「攤牌」,其中有太多外部環境與選舉造成的紛擾因素,尤其美中關係惡化,外交部甘為美國馬前卒,甚至搧風點火。軍事上也是危機四伏,陸美雙方到台海周邊空域已成常態。七一起,大陸要在西沙進行軍事演習;日本共同社報導,證實解放軍八月將舉行「奪取東沙島」軍演,是否有奪島演練不知,但大陸對於台海與南海的戰場經營,毫不放鬆。
總之,中美關係越趨對立,兩岸僵局也未解,台海情勢升溫,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最近受訪時示警,台灣問題引發的衝突可能會升級為一場對全人類造成災難性打擊的大戰,必須加強美中領導人間的理解。蔡總統解決兩岸問題,只要表達認同兩岸「合則兩利」,即可望把兩岸關係從戰火邊緣挽回。要不然,其第一任尚未做答的問題未解決,第二任期怎能安穩?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是我們國家生存安全、經濟發展重要的一環,也是當前國人最大的共識。
(相關報導:
當川普總是喜怒無常,美國真的會挺身捍衛台灣嗎?德媒《明鏡》:台灣還是多靠自己吧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