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很多這樣的話,也見過很多這樣的事情吧:愛情來的時候不講道理,愛情要走的時候講道理也沒有用。
保持愛情的新鮮度應該是戀愛裡最難的部分了。婚姻觀念越來越開放,人們越來越「不合適就早點分開」;留在婚姻之中的伴侶,也總是朝夕相對得相看兩厭。
天長地久的熱戀稀有得彷彿奇蹟。熱戀好像速食麵,3分鐘就燙得滾熟,但一夜飽餐之後,又留下尷尬的劣質油脂味。
不再熱戀,說明當事人對這段關係的滿意度降低了。當然,確定要分開的話就應該分開,但是當我們還想繼續和這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到底有沒有挽救關係滿意度的方法?
我們的愛情,應該如何保鮮?
1、他變回以前那個他,有用嗎?
人們經常會認為自己對愛人的感情變淡,是因為對方「變了」。
「他變了,不再是以前那個他了。」總有人會這樣和閨蜜喟嘆,「你知道嗎?剛剛在一起的時候,他要是發現了我穿著新的鞋子,出門的時候就會在口袋裡替我備著OK繃。」
但他愈發地不這樣做了;熱戀期過去以後,他愈發地對愛人沒有以前那樣上心,愛人也愈發地和他疏遠。
會有很多心理學家同意這種看法。例如凱利等人認為,從關係一開始,是行為影響了兩位當事人之間的關係變化。他們因為實施了這些被定義為「相愛」的行為,所以他們被定義為「情侶」;同時他們所做的這些事,例如一開始的調情,到表白,到交往,這些行為也影響了他們對對方的認知和感情。
因此,當情侶疏遠,當他們脫離熱戀,關係滿意度下降,這也是他們的行為在作祟。即,當他們「變了」不再對對方如以前那樣「上心」了,他們減少了熱戀的行為,他們之間的熱戀也就隨之消失,關係滿意度也直線下降。
那麼,是不是情侶們改變現在的行為,重做以前做過的事情,熱戀的感覺就會回來,關係滿意度就會上升?
沒有這麼簡單。Lavner等人在2016年發表的研究裡指出,新婚夫妻在婚後三年內是否改變他們在這段關係裡的行為,和他們關係滿意度的變化並沒有相關性。
威廉姆森等人同年也發表報告稱,他們在關係諮詢中成功改善了一千多對伴侶的溝通行為,但溝通行為的改善並不預測這些伴侶關係滿意度的變化;而在此之前,行為、尤其是溝通行為,一直被當作改善伴侶關係滿意度的關鍵。
當然,行為對人們關係形態的變化非常重要,但實際上,當關係已經成形以後,對方行為的作用已經變得不那麼立竿見影了。
因此,熱戀的感覺並不會單純地因為「他變了」而溜走,更不會單純地因為「他又是以前的他了」而歸來。
2、我的腦袋偷偷決定要愛你...
其實比起這些外顯的行為,和人們對這些外顯行為的認知,真正能影響我們對一件事或一個人的感情和態度的,是我們的內隱社會認知(implict social cognition)。
比如當我們看見腐爛的食物,我們不需要思考,就會選擇丟棄或是遠離它。這種行為的產生過程是自動的,因為「腐爛的食物對健康有害」這樣的信息,早就已經寫在我們的內隱認知裡了,「腐爛」和「壞的」已經自動聯繫在一起,因此我們看見腐爛時,就會不假思索地自動迴避。
這就好像在你的腦子裡還住著另一個你,他是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他把你所有忘記的,忽略的或理所應當的東西都記得清清楚楚,默默地在替你做出選擇。
用這種角度去分析愛情的話就是——你還沒有意識到愛情來了,你腦內的小人就先知道了。腦內的小人偷偷地讓你心跳加速、讓你血流變快、讓你神魂顛倒、讓你想要去接近這個人——這時候,傻乎乎的你才算知道自己已經墜入愛河。
很多時候使我們愛上某人的決定性因素並不是對方是個什麼樣的人,而是你需要一個什麼樣的人。
內隱認知對我們行為的影響經常是以「接近——迴避」的形式體現,喜歡就接近,討厭就迴避。如果你的內隱認知告訴我們眼前的人是「對的人」,我們下意識地就會想要去同這個人接近。
而我們通常又不會去反抗內隱認知(意識到都很難,還怎麼反抗?),所以當愛情來的時候,它就顯得那樣不講道理。
但是隨著相處時長的增加,你們一起經歷了更多的生活事件,他向你展示了他性格裡你不了解的其他部分,這些事情都在默默地影響著你對他的內隱認知。
如果他逐漸地和壞的事物聯繫在一起,或是他已經不再和美好的事物有太多聯繫了,你就會開始不自覺地不再那麼想要接近他,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也就疏遠了。
對方行為的改變無法立竿見影,無法在一朝一夕之內讓你回心轉意,是因為新的內隱認知在三年、五年、十年之內不斷生成和固化,他要改變他在你內隱認知的樣子,至少也要花這麼長的時間。
所以有時候並不是他變了,他還是他,他的行為可能一直沒有改變,只是,你變了,你的認知變了。
讓愛情保鮮的小方法
麥克納爾蒂等人2014年發表的研究裡指出,當對某人的內隱認知已經形成時,那個人所做的行為只會改變我們對他「接近—迴避」的強度,而不會直接改變方向。
因此,如果想要尋找改善關係滿意度的辦法,這最重要的前提是,你的確是出於想要繼續愛這個人,而想要維護這段關係,而不是出於其他原因。將是你進行一切方法尋求和嘗試的原動力。
心理學家阿瑟·阿隆有一個著名的研究。他讓一男一女兩名異性戀被試面對面坐著,讓他們輪流問對方問題,例如「你上一次哭是什麼時候?」又例如「你有什麼特別丟臉的事情嗎?」
被試們分享的是心情,情緒和秘密,這些問題都有很高的自我暴露程度。之後研究者讓他們注視對方的眼睛,注視長達4分鐘之久。神奇的是,實驗結束時,許多被試都報告自己「深深被對方吸引」、「陷入愛情之中」。
情緒聯結是最有力的聯結。當我們分享情緒,心事和秘密,我們之間的感情才能得到最好的強化和穩固。
很多時候我們與對方的疏遠,是從我們不再分享心情開始的。想要修復關係,就試試看像以前那樣,繼續與對方分享心事吧。
除了前面提到的主動確認自己的想法,和主動分享情緒和心事以外,我們可以做一些小事來調整我們的自動認知。
麥克納爾蒂等人在2017年發表的實驗研究中成功證實,只要我們願意,我們的確可以主動地駕馭我們的內隱認知,通過將對方和能帶來積極感覺的事物聯繫在一起,可以有效提升關係滿意度。
例如,他們建議,我們把對方和可愛的小動物,或是任何想要接近的事物聯繫在一起。這能讓你找回當初不可控制地想要接近他的感覺。
可以試著給對方起可愛的暱稱,或是共同做一些可愛的事。
這樣做的目的是,在你的認知中把對方重新和「接近」聯繫在一起,當然這也需要對方的配合。
愛情是兩個人合作完成的藝術品,天長地久的愛情更是。
正如作家凱特倫在演講中說,「不要總想著你自己,不要總在愛情裡計較得失。去想想你能為這段關係貢獻什麼。去和伴侶好好溝通,探討你們要在這段關係裡合作創造的究竟是什麼。」
愛情是你和愛人的共同創造物,而不只是吸引著你往下陷落的深淵;它是一個需要你做好準備,需要你的愛人做好準備,一起來創造的藝術品。
Mcnulty, J. K., Olson, M. A., Jones, R. E., & Acosta, L. M. (2017). Automatic associations between one's partner and one's affect as the proximal mechanism of change in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evidence from evaluative condition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28(8), 956797617702014.
(相關報導:
交往久了,覺得對方跟當初不一樣了?心理師一句話打醒所有人對愛情的幻想
|
更多文章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簡單心理(原標題:愛情保鮮盒|如何長久保持熱戀的感覺?)責任編輯/蔡昀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