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哲學家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滿嗎?看看尼采、叔本華的故事,就知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希帕提婭的生平,更是被翻拍成電影《風暴佳人》,十分精采!

既然提到了叔本華,就一定要談談他和母親的關係。上一章沒寫主要是限於篇幅,另一方面則是想趁此機會單獨寫一篇哲學家和女性這個主題。歷史上,哲學家和女性的關係,經常稱不上幸福美滿。

那麼,就從叔本華和他母親開始吧!亞瑟.叔本華於一七八八年生於波羅的海旁的但澤(Danzig,位於今日波蘭境內),父親經商,原本在但澤做生意,後來舉家遷居到漢堡(Hamburg,位於今日德國境內)。他在一八○五年疑似自殺過世,留下大批遺產。

叔本華的母親約翰娜(Johanna, 1766-1838)個性熱情活潑,富有文學天分,但和丈夫的感情並不融洽。因此丈夫死後她帶著孩子搬到威瑪(Weimar),開始追求自己的幸福。她一邊在宮廷任職,一邊寫小說,成為非常受歡迎的暢銷小說家,連大文豪歌德也很欣賞她。

至於兒子亞瑟.叔本華在父親還在世時被迫學商,父親死後他終於如願以償投入學術生涯。他在威瑪延請家教教授希臘文和拉丁文,進步之神速連老師都感到相當驚訝。

亞瑟.叔本華.jpg
亞瑟.叔本華(圖/維基百科

但這對母子的感情實在糟到極點。一八一三年,兒子難得地將學位論文《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Über die vierfache Wurzel des Satzes vom zureichenden Grunde, 1813)獻給母親,母親卻嘲笑道:「怎麼看都像是給藥劑師讀的書。」兒子大怒,回嘴道:「我告訴妳,總有一天妳的那些書在倉庫裡半本也找不到,而我的書還是有人讀!」母親聽了,就像平常一樣毫不示弱地毒舌回敬:「對啦,但就算到那時候,你的書還是一本也賣不掉。」確實,那時候母親的書比兒子的暢銷多了。

另一方面,兒子很崇拜母親的好友歌德,歌德也看出這個年輕人資質非凡。他向約翰娜讚美她兒子的才能,沒想到母親立刻勃然大怒:「沒聽過一家會出兩個天才!」一怒之下居然把兒子跟歌德一起從樓梯上推下去。於是兒子恨恨地向母親說:「以後沒有人會知道妳是誰,只會因為我而記得妳!」當時叔本華不服輸的話,今日看來竟然一語成讖。

這對母子從一八一四年五月決裂,到一八三八年母親過世為止,整整二十四年再也沒有見過面。

叔本華終身未婚,知心朋友一個也沒有,只有一隻叫做「Atman」(意為「靈魂」)的獅子狗陪他在法蘭克福的住處度過最後三十年。他非常討厭女人,一八二○年發生了一件事,有個中年女裁縫在他家樓梯間大聲聊天,他竟然將她推下樓,導致女裁縫重傷。法院判決他必須每個月支付女裁縫慰問金,賠償她一輩子。二十年後女裁縫終於死了,叔本華在日記上寫下:「老婦死,重負釋。」(obit anus, abit onus.)

至於尼采與女人的故事裡,埋下悲劇種子的是小他兩歲的妹妹伊莉莎白(Elisabeth Förster-Nietzsche, 1846-1935)。兄妹倆從小感情融洽,伊莉莎白叫哥哥「弗立茲」,尼采則以南美動物羊駝(Lama)的名字給妹妹取了一個小名「拉瑪」。 (相關報導: 有錢可以買到快樂嗎?資深商業顧問揭穿金錢至上的謊言,一棒打醒昏懵的人類 更多文章

尼采.jpg
尼采(圖/維基百科

一八八二年,尼采透過德國年輕哲學家保羅.雷(Paul Rée, 1849-1901),結識了俄羅斯貴族出身的女作家露.沙樂美(Lou Salomé, 1861-1937),陷入複雜的戀愛關係,三人開始奇妙的共同生活。不料妹妹伊莉莎白介入了尼采的感情,不斷中傷沙樂美,導致尼采和沙樂美分手,兄妹的感情也出現裂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