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其實是兩個大人物騎虎難下的故事!放任公司高層「權力生根」,只會亂象不斷

公司為什麼會有小團體、派系形成?(圖/取自Pakutaso)

我們以中國著名的玄武門之變為例說明小團體的形成與防範。

玄武門之變相信大多數讀者都有所瞭解,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 (西元六二六年七月二日)由當時的天策上將、唐高祖李淵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市)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

在起兵反隋的過程中,李建成與李世民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

唐高祖李淵即位後,李建成為太子,常駐宮內處理事務,為文官集團代表;李世民為秦王,繼續率領武將集團帶兵出征,功勞也最大。

太子自知戰功與威信皆不及李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李世民;同時,李世民集團亦不服太子,雙方明爭暗鬥。

經過長期的鬥爭,李世民集團逐步占了上風,控制了局面,最終李世民設計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三弟齊王李元吉。據傳,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很多人都不理解,李世民的兄弟之爭怎麼會發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如果不殺死李建成,只是軟禁起來,不也可以達到奪取政權的政治目的嗎?

其實這就是兄弟之爭的殘酷性。這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尷尬局面。這些效忠於李世民的家臣今天忠於李世民,明天可能受不到重視,就投奔了李建成,到時與軟禁起來的李建成一勾結,那麼李世民的命就不保了,所以李世民只有痛下殺手。

李世民與李建成的矛盾為什麼會那麼深呢?

從一般人的角度來說,如果兄弟兩個一起打天下,一個人當了皇帝,另一個失去權勢做個親王也很好呀。

但是,對於這兩個人的手下來說,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當時李淵為了充分發揮兩個兒子的能動性,充分的授權給兩個兒子,李建成有一個太子府的班底,同樣李世民也有一個天策府的班底。

一旦他們其中一個繼承了皇位,那麼也許真像一般人認為的另一個可以當一個無權的親王,但是失權者的手下就可能失去靠山,面臨著過去功勞被抹殺甚至被迫害的窘境。

所以,兩兄弟鬥爭之中,最著急的是那些立有大功的太子府與天策府的家臣,這些人在平時的戰爭中又是兩兄弟出生入死的好朋友,當然受到兩個人的信任。他們會不斷相互鬥爭,並打上李世民與李建成的標籤,讓兩兄弟覺得確實是對方在迫害自己,從而矛盾日積月累最後真正成仇。

如果只是天策府與太子府的人爭鬥,這種爭鬥波及面並不會很廣。李世民與李建成的班底相當於專案部門,兩個專案部都可以直接對計劃體系下的部門下達指示則是問題的根源。

經常是李唐的政府部門某一天會接到李建成的太子府的命令,剛準備執行又接到李世民的天策府的命令,過不了多久,李淵的聖旨又會下達。這樣一來,政府部門中的人員必然會與天策府或太子府的人勾搭在一起,謀求更緊密的對接以完成工作任務,並能在日後新皇帝上位時可以升官發財,這樣整個官員體系就出現了分化與對立,雙方的衝突就很容易爆發。 (相關報導: 職場上最常見的霸凌者,就是高階主管!專家揭小人最常出的奧步,你在公司也遇到過嗎? 更多文章

同樣的道理,一些大公司授權給副總經理或者職能部門的領導設立專案,這就意味著大公司副總經理或部門領導可以非正常調動大公司中的海量資源來解決問題。問題一旦解決,很多員工可以得到超出一般經濟效率的專案獎勵,這時受益員工必然會把副總經理或部門領導拉入小集體,讓副總經理或部門領導做專案更加順利,但副總經理或部門領導也會對小集體形成依賴。而且為了讓所管理部門的專案小組更多的分配到資源,就會調動部門力量與其他專案小組作對,這對公司的專案創新是很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