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太陽粒子與地球大氣中的氣體分子相互作用,極光通常發生在地球的兩極附近,那裡磁場最強。但關於極光發出聲音的報導非常罕見,而且一直以來都被科學家們所忽視。
但2016年芬蘭的一項研究最終證實,北極光確實能發出人耳能聽到的聲音。參與這項研究的一名研究人員捕捉到一種聲音,據估計是由這些迷人的光所發出的,聲音來自於地面以上70公尺(230英尺)的地方。
不過,這種聲音背後的機制仍有些神秘,就像要聽到這種聲音必須滿足的條件一樣。我最近的研究回顧了關於極光聲音的報導,以了解如何研究這一難以捉摸的現象,以及確定所報導的聲音是客觀、虛幻還是虛構的。
極光最常發生在地球上空100公里(62英里)處(Credit: Lev Fedoseyev/ Getty Images)
在20世紀頭幾十年裡,極光發出聲音是一個非常活躍的爭論點。當時來自北緯地區定居點的報告稱,聲音有時伴隨著天空中迷人的光出現。
目擊者稱,在特別猛烈的北極光出現期間,會有一種輕微的、幾乎察覺不到的爆裂聲或嗖嗖聲。例如在20世紀30年代早期,在亞北極設得蘭群島(Shetland Islands)的周報《設得蘭新聞報》(The Shetland News)上開始出現大量個人證實,將北極光的聲音比作「絲綢發出的沙沙聲」或「把兩塊木板拍在一起」。
加拿大北部和挪威也有類似證言證實了這些說法。但科學界對此並不信服,尤其是考慮到很少有西方探險家聲稱自己聽到過這種難以捉摸的聲音。
這個時期極光聲音報告的可信度與北極光的海拔測量密切相關。人們認為,只有那些下降到地球大氣層較低的極光才能傳出人耳能聽到的聲音。
問題是1932至1933年第二個國際極地年(Second International Polar Year)的記錄顯示,極光最常發生在地球上空100公里(62英里)的地方,而在80公里(50英里)以下的地方很少見。這表明光發出的可辨識的聲音不可能傳輸到地球表面。
除了聲音以外,北極光可能還會產生一種金屬氣味(Credit: Lev Fedoseyev/ Getty Images)
鑒於這些發現,著名的物理學家和氣象學家仍然持懷疑態度,認為極光發出聲音是民間傳說或聽覺錯覺。
參與無線電技術發展的英國物理學家奧利弗·洛奇爵士(Sir Oliver Lodge)說,極光非常生動,可能導致出現一種心理現象,就像流星有時會在大腦中發出嗖嗖聲一樣。同樣,氣象學家喬治·克拉克·辛普森(George Clark Simpson)認為,低空極光很可能是由低空雲層的干擾造成的一種光學錯覺。
不過,20世紀兩位天文學家的助手所寫的報告聲稱聽到了極光,為大量個人報告增加了一些合法性。
其中一人寫道,他們聽到了「一種非常奇怪的微弱的哨聲,有明顯的波動,似乎與極光的振動完全一致」,而另一人則聽到了「燃燒的草或噴霧」的聲音。儘管最後兩個證據很有說服力,但他們沒有提出極光聲音如何運作的機制。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馬祖極光取代藍眼淚的兩岸問題 | 更多文章 )
1923年,加拿大著名天文學家克拉倫斯·錢特(Clarence Chant)首次試探性地提出這個經久不衰之謎的答案,後來得到了最多支持。他認為,北極光的運動改變了地球的磁場,導致大氣電氣化,即便是在相當遠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