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息再升息,存股行不行?
也有股票像月租資產這樣能定期賺取利息,雖然未必是每個月發放,概念上也有些不同,這類股票大多能吸引希望能固定收到一定金額報酬的投資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配息股票」。企業在每年或每季會發給股東股息,在存款利息低時,配息報酬率高的股票也就是「高股息股」就相對受歡迎;換作是利率激升的時候呢?和高股息股票的配息報酬率相比,存款利率就會顯得比較有吸引力,也間接讓高股息股票的人氣下滑。雖然這裡沒有固定的法則,但過去在利率上升期,高股息股多多少少趨於被動的原因就在這裡。
既然講到了股票,就繼續聊聊股票,當銀行升息時,「高本益比股」(Price Earning Ratio,簡稱PER或P/E)的獲利表現就會相對較差。什麼是高本益比股?所謂的本益比計算公式就是股價(Price)除以企業收益(Earning)所換算出的值(PER = Price / Earning)。這裡的公式主要是幫助你了解本益比是怎麼算出來的,不用刻意背下來。
實際上,本益比主要是一個指標,告訴我們和特定企業的年收益相比,被市場推估出的股價是高還是低。舉例子來說,假設洪吉童(股份有限公司)每年獲利1萬元,而股價則是5萬元,那麼本益比換算下來就是「股價5萬元(Price)/企業淨利1萬元(Earning)= 5」,這時候我們就知道洪吉童(股)公司的股價本益比是五倍,而市場把洪吉童(股)公司的股價估為該企業收益的五倍。
由於這本書不是股市專門教科書,所以大概了解本益比這個概念即可,在這裡提到本益比主要是想說明利息與股價之間的關係。如果稍微運用本益比的概念,就可以取得股票的期望報酬率。而詢問:「投資股票一年可以獲得多少報酬?」其實就是所謂的股票期望報酬率了,這可以透過本益比的分母分子對調得出,是本益比的倒數。
聽到這可能有人開始一頭霧水了,再舉個例子吧。現在有一隻鴨子,這隻鴨子每年會產下價值1萬元的鴨蛋,但這隻鴨子不是一次產下所有的鴨蛋,而是「每年」總共產下價值1萬元的蛋。那麼,各位會想用多少錢來買這隻鴨子呢?我想應該會出現很多紛雜的想法吧?也或許會馬上去網路上搜尋「鴨子平均壽命」,這麼一來,應該會得出十年這個結果,那就代表著如果我們買下了這隻鴨子,未來的十年期間就會每年都能獲利1萬元。看完這個結果,應該就有人會馬上就會出價了。先假設有人喊出「10萬元」,這個人現在要用10萬元買下以後十年,每年都能替他賺1萬的鴨子,鴨子的價格(P)是10萬元,鴨子的年收益(E)則是1萬,那麼用「10萬元(P)/ 1萬元(E)」,就可以知道本益比是十倍。
(相關報導:
高股息ESG概念ETF大PK!00878、00692存股該選哪一檔?投資達人曝2022年績效最好是它
|
更多文章
)
不過現場也有這種人,他們也是先想著:「用10萬元買就可以了吧」,卻好巧不巧剛好看到鴨子的眼睛,那隻鴨子的眼睛竟然是紅色的。「等等!這該不會是⋯⋯」趕快去搜尋一下就發現,鴨子的眼睛如果是紅色的就表示很可能有充血的毛病,這樣壽命就會減半,那本益比算起來就是「5萬元(P)/ 1 萬元(E)」,變成五倍。
接下來請思考這個問題:一隻價值十萬元的鴨子的期望年報酬率是多少?因為投資了十萬並期望每年都能回收1萬元,所以期望報酬率就是「每年賺取的收益(1萬) 元/鴨子的買進價(10萬元)」,很簡單就能得出10%這個值。等等!這好像是在哪裡看過的公式耶⋯⋯剛剛前面在計算本益比的時候就看過了對不對?只是分子和分母調換而已。我們剛剛在算本益比的時候是用鴨子的買進價(10萬元)除以收益(1萬元),而計算報酬率的時候則是用收益(1萬元)除以鴨子的買進價(10萬元),對吧?所以本益比PER的倒數(1 / PER),就可以等於我們投資特定企業股票時所期望回收的年報酬率。
用本益比重新檢視,打造最賺錢的資產配置
為什麼我們要費盡苦心來求出期望報酬率?對,就是要和儲蓄的報酬率比較一下,既然有儲蓄和股票兩種選擇,要投資哪個比較好?通常我們會看這兩個重點:第一個是比較投資後可以期待獲得多少報酬(期望報酬率),第二個是比較兩者的投資風險。儲蓄當然是非常非常安全的,而股票投資的風險當然比儲蓄要高出許多,又正因為投資股票有風險,所以期望報酬必須比儲蓄更高,人們才會想要投資股票。如果把股票的期望報酬率,也就是「PER的倒數」拿來扣除一年期的基準利率,就可以知道和儲蓄相比,投資股票的相對魅力有多高。
到這裡我們已經檢視過本益比是什麼、怎麼計算股票的期望報酬率,以及怎麼和存款利率比較了。現在就要來看看所謂的「高本益比股」是什麼了。高本益股顧名思義就是本益比高的股票,再讓我們用剛出現過的鴨子當例子吧,如果鴨子的買進價是20萬元會怎麼樣?那麼計算式就會變成「20萬元(鴨子價格)/ 1萬元(年收益)」,得出本益比是20倍,再把分母和分子倒轉一下,就會變成為了每年賺1萬元而投資了20萬元,也就是「1萬元 / 20萬元」,算出每年期望報酬率為5%。
嗯,這是一筆本益比有20倍這麼高的投資,但期望報酬率卻只有5%這麼低,假設期望報酬率就是5%,但這時候銀行利率卻剛好上升了,也就是股票期望報酬率在5%的情況下,銀行存款利率卻提升到3%,這樣和以前存款利率只有1%的時候相比,股栗對存款的吸引力就相對下滑了。沒錯,在升息的局面下,期望報酬率相對低的高本益股往往首當其衝。
到這裡可能大概了解在說什麼了,但還是有點茫然對吧?再讓我用比較直覺的方式來說吧:特定股栗之所以會出現本益比較高的現象是有原因的,某些企業雖然眼下只能估計每年會收到1萬元的報酬,但其實日後前景看好,未來的有朝一日還是能期待這間公司每年將獲得3萬元、4萬元,甚至5萬元收益,雖然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發生?那這樣會變成什麼結果?目前粗估的年報酬是1萬元,可是未來的期望報酬卻是比1萬元高出很多的5萬元,所以以現況計算會得出20萬元的股價對1萬元(現在的每年收益)的結果,也就是相當於20倍的高本益比,如果未來每年有5萬的年收益,就會是20萬元的股價對5萬元的收益,本益比則會降為4倍;現在的本益比為20倍雖然看起來相對很高,但在預期未來企業收益會成長的情況下,這點是可以被接受的。
作者介紹:吳建泳(오건영)
全球市場趨勢分析專家,被譽為「韓國最懂聯準會」的人。長期受邀上韓國最受歡迎的財經YT頻道「3ProTV:與經濟之神同行」擔任特別來賓,分析當前經濟局勢,深受兩百萬訂閱者喜愛,有「神建泳」、利率專家、聯準會解說家……等封號。他的另一個身分,是新韓銀行副處長,負責分析總體市場,制訂全球投資戰略。
在這本《通膨求生》中,吳建泳用簡單好懂的方式,聚焦「通貨膨脹」這個當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市場問題。原來,讓全球各國痛苦不已的通膨,也與新冠疫情有關。吳建泳談現象,也談概念,為讀者打造應對當前通膨的基礎知識,也告訴我們如何應用知識應變未來。
吳建泳他前後曾出版《未來三年經濟戰爭的未來》(앞으로 3년 경제전쟁의 미래)、《財富大移動》(부의 대이동)、《財富的情境》(부의 시나리오)等累銷數十萬的暢銷書。